尿失禁分哪些类型
尿失禁主要分为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和充溢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经产妇,因盆底肌肉筋膜受损,年龄增长及雌激素下降也致其发生率升高;急迫性尿失禁包括感觉和运动型,中老年及患神经系统疾病者易患;混合性尿失禁同时有压力性和急迫性表现,中老年女性常见且需综合考虑健康状况;充溢性尿失禁由膀胱出口梗阻或逼尿肌功能减退致膀胱过度充盈尿液溢出,男性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可致,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致其风险高,神经源性膀胱则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一、压力性尿失禁
1.定义及特点:是指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喷嚏、大笑、运动等时,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流出。多见于经产妇,尤其是多次分娩或产伤的女性,这是因为盆底肌肉和筋膜受损,导致尿道阻力降低。例如,一项研究显示,经阴道分娩的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明显高于剖宫产的女性。
2.相关因素:年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盆底组织逐渐退化,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影响盆底支持结构,使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升高。对于有多次阴道分娩史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况可能会逐渐加重。
二、急迫性尿失禁
1.定义及分类
感觉急迫性尿失禁:由强烈的尿急感引起,且不能控制排尿而发生的尿失禁。常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相关,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过度收缩,导致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例如,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中约有一半表现为感觉急迫性尿失禁,其发病机制与膀胱感觉神经异常敏感有关,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系统病变等有关。
运动急迫性尿失禁:由运动等因素诱发的急迫性尿失禁。比如剧烈运动时,腹压增加同时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导致尿液流出。常见于一些本身存在膀胱功能异常的人群,运动只是诱发因素。
2.相关人群: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出现急迫性尿失禁,这与神经系统功能减退、膀胱肌肉功能改变等有关。此外,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的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对膀胱的调控异常,也容易发生急迫性尿失禁。
三、混合性尿失禁
1.定义:同时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表现。患者既会在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排尿,又会有强烈的尿急感后不能控制排尿。其发生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例如盆底功能障碍和膀胱过度活动症同时存在,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中老年女性中,随着年龄增长,盆底组织退变和膀胱功能改变相互影响,导致混合性尿失禁的发生。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老年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因为可能还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在治疗时要兼顾其他疾病的治疗,避免相互影响。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可诱发腹压增加的活动等。
四、充溢性尿失禁
1.定义及原因:由于膀胱出口梗阻或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尿液被迫溢出。常见原因有前列腺增生(多见于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堵塞尿道,使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内尿液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另外,神经源性膀胱也可引起充溢性尿失禁,如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尿液不能完全排出,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最终出现充溢性尿失禁。
2.不同人群表现:在男性中,前列腺增生是导致充溢性尿失禁的常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所以老年男性发生充溢性尿失禁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充溢性尿失禁,不同病因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都可能出现,如脑血管意外导致的脊髓损伤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发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