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宝宝惊厥是什么症状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2岁宝宝易发生。典型表现为发作时意识改变、肌肉抽搐,发作后疲惫嗜睡等;分为热性惊厥(与发热相关、全身性发作、复发倾向)和无热惊厥(非发热因素引起、发作形式多样);发生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受伤并及时就医;2岁宝宝需注意护理预防惊厥,有既往史家长要密切观察等。
一、惊厥的定义
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全身或局部肌肉群突发的不自主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2岁宝宝发生惊厥时,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出现相关表现。
二、典型症状表现
(一)发作时表现
1.意识改变:宝宝会突然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可能表现为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例如,原本正在玩耍的宝宝,突然眼神发直,对家长的呼唤没有回应。
2.肌肉症状: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全身强直性抽搐时,宝宝身体会僵硬挺直;阵挛性抽搐则表现为肌肉快速、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常见的是四肢、面部肌肉抽动,有的宝宝会出现口周发绀情况,这是因为抽搐导致呼吸不畅,血氧供应不足引起的。比如四肢像抖动一样快速抽动,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不等。
(二)发作后的表现
惊厥停止后,宝宝可能会感到疲惫、嗜睡,精神状态较差。有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头痛、乏力等表现,少数宝宝在惊厥后可能会有短暂的情绪不安等情况。
三、不同类型惊厥的特点
(一)热性惊厥
1.与发热相关:多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通常是体温超过38℃)时,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初期。2岁宝宝是热性惊厥的高发年龄段之一,因为此阶段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容易因感染等因素出现体温快速波动而引发惊厥。
2.发作特点:一般为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多在几分钟内缓解。发作后宝宝恢复较快,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但有一定的复发倾向。
(二)无热惊厥
1.非发热因素引起:可能与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癫痫、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等)等有关。例如,低血钙引起的惊厥,多与宝宝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吸收不良等因素有关,常见于长期母乳喂养且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的宝宝。
2.发作特点:发作形式多样,可能是全身性也可能是局部性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且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相关表现,如颅内感染时可能伴有发热、呕吐、头痛等症状,低血糖时可能有面色苍白、出汗、精神萎靡等表现。
四、惊厥发生时的紧急处理要点(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宝宝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如果宝宝口腔内有分泌物,要及时清理,确保气道通畅。
(二)防止受伤
移开周围尖锐、硬的物体,在宝宝抽搐时,不要强行按压宝宝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等损伤。可以在宝宝头部周围垫软物,保护头部。
(三)及时就医
一旦惊厥发作,应尽快将宝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明确惊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特殊人群(2岁宝宝)的相关注意事项
2岁宝宝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面对惊厥时需要特别关注。家长平时要注意宝宝的护理,预防感染性疾病,按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尤其是保证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以降低无热惊厥的发生风险。如果宝宝有既往惊厥史,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家中可准备退热药物,但要谨慎使用,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法控制体温,当宝宝出现发热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体温快速升高引发热性惊厥。同时,要记录惊厥发作的时间、表现等情况,以便在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