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牙龈出血的原因包括口腔局部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口腔局部因素有菌斑牙石堆积、牙龈炎、牙周炎、不良修复体;全身性疾病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内分泌紊乱(妊娠期牙龈炎、糖尿病)、其他全身性疾病(肝脏疾病)等,不同情况有不同表现及影响人群。
一、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内若长期不清洁,菌斑会逐渐堆积,进而形成牙石。菌斑和牙石会不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发炎、红肿,容易出现出血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中约80%存在明显的菌斑、牙石堆积情况,且牙龈出血是常见表现之一。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因口腔卫生维护不佳出现此情况,儿童若未养成良好刷牙习惯,也易因菌斑、牙石堆积引发牙龈出血;成年人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可能忽视口腔清洁,同样会面临该问题。
2.牙龈炎:牙龈炎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龈组织炎症。牙龈会变得脆弱,轻轻触碰就容易出血,同时还可能伴有牙龈红肿、胀痛等症状。青少年由于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更容易患牙龈炎而出现牙龈出血;女性在生理期时,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使原本轻微的牙龈炎症状加重,导致牙龈出血增多。
3.牙周炎: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炎症,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出现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长期的牙周炎会破坏牙周组织,影响牙齿的支持结构。中老年人是牙周炎的高发人群,这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牙龈退缩、局部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但年轻人若口腔卫生极差,也可能患上牙周炎并出现牙龈出血。
4.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对牙龈造成持续的机械刺激,导致牙龈炎症和出血。例如,修复体边缘不贴合、过高或过低等情况,都可能反复摩擦牙龈,引起牙龈出血。不同年龄佩戴修复体的人群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老年人佩戴假牙后若未定期检查调整,更易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牙龈出血。
二、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从而导致牙龈出血,常表现为自发性牙龈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患病,儿童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牙龈出血可能是较为突出的症状之一;成年人则可能因其他原因发现血小板减少并伴随牙龈出血。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会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可能浸润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白血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相对也有一定发病风险,牙龈出血可能是白血病早期的一个表现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2.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牙龈炎:女性在妊娠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炎症和出血。一般在妊娠2-3个月后出现,分娩后症状可减轻。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变化,牙龈出血的发生率会增加,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护理。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出现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等,从而导致牙龈出血。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若血糖长期控制不良,都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且病情控制后牙龈出血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3.其他全身性疾病
肝脏疾病:严重的肝脏疾病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出现牙龈出血。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容易发生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不同年龄段因肝脏疾病导致牙龈出血的情况都可能存在,老年人若本身有肝脏基础疾病,更需关注口腔牙龈出血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