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会不会猝死
打呼噜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见表现,该综合征可致间歇性低氧血症等,引发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含猝死风险。低氧血症对心血管系统可致交感兴奋、血压波动、损伤血管内皮等,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对神经系统可致大脑供血及神经功能受影响。肥胖人群是高危,应控体重;有基础疾病人群如心血管病患者等需积极控病及评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干预,老年人更要关注打呼噜情况,需密切关注打呼噜表现并采取科学干预措施降低猝死风险。
一、打呼噜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联
打呼噜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常见表现之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可导致间歇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研究表明,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其中包括猝死风险。例如,有研究通过长期随访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群,而心血管系统的异常改变可能是引发猝死的重要环节。
二、低氧血症对机体的损害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间歇性低氧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引起血压波动,长期可导致高血压。同时,低氧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炎症因子释放,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影响心脏供血,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在某些诱因下(如夜间睡眠时血流缓慢等),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因。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若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低氧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包括身高、智力等方面,同时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潜在的长期影响;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有所减退,打呼噜引发的低氧血症对其心血管的不良影响更为显著,更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导致猝死。
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低氧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长期慢性低氧可导致大脑神经细胞受损,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例如,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进一步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使心脏电活动不稳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从而增加猝死风险。
三、高危人群及相关注意事项
1.肥胖人群
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上气道周围脂肪堆积,容易导致气道狭窄,增加打呼噜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几率。肥胖人群应注意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如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和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来减轻体重,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风险,进而减少猝死的潜在威胁。
2.有基础疾病人群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本身心血管系统已经存在一定的病理基础,打呼噜引发的低氧血症等情况更容易加重病情,增加猝死风险。这类人群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同时若存在打呼噜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更要关注打呼噜情况。若发现老年人频繁打呼噜且伴有呼吸暂停等表现,应及时带其就医检查,因为老年人发生猝死的风险相对较高,早期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干预至关重要。
总之,打呼噜尤其是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情况是存在猝死风险的,不同人群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差异,其发生猝死的风险程度和应对措施有所不同,需要密切关注打呼噜相关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