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总是牙龈出血是怎么回事
刷牙总是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口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口腔局部因素有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引发牙龈炎致出血,牙龈炎本身致红肿易出血,牙周炎除出血还有其他症状,不良刷牙习惯损伤牙龈致出血;全身因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致凝血障碍出血,内分泌紊乱如妊娠期、青春期及糖尿病患者易出血,其他全身疾病及某些药物影响凝血致出血,出现该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1.口腔局部因素
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牙菌斑和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症,使得牙龈变得脆弱易出血。例如,研究表明,约70%-80%的牙龈出血是由牙菌斑和牙结石引起的牙龈炎导致。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若口腔卫生不佳,也可能因牙菌斑堆积出现牙龈出血;成年人长期不认真刷牙、洗牙,牙结石堆积概率更高。女性在生理期等激素水平变化时期,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可能加重因牙菌斑、牙结石导致的牙龈出血情况。
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牙龈会出现红肿、易出血的症状,在刷牙、咬硬物时都可能出血。比如,一些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群,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引发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青少年由于身体代谢活跃,若口腔卫生维护不当,牙龈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也较易患牙龈炎而出现牙龈出血。
牙周炎: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疾病,除了牙龈出血外,还会伴有牙龈红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其发病与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以及全身因素如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等有关。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等原因,更容易患牙周炎导致牙龈出血;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和抵抗力,进而加重牙周炎相关的牙龈出血情况。
不良刷牙习惯:刷牙力度过大、采用横刷法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血。儿童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其刷牙方法,孩子可能会用过大的力刷牙;一些成年人因为时间紧张等原因,刷牙比较粗暴,长期如此就会引发牙龈出血。
2.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会表现为牙龈出血,还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也会出现牙龈出血,同时可能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警惕牙龈出血可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牙龈出血且伴有其他出血倾向,应及时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内分泌紊乱: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引发牙龈出血,分娩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症状大多会缓解。青春期少年由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从而导致牙龈出血。
其他全身疾病:像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疾病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引起牙龈出血。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凝剂(华法林等),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出血。有这些基础疾病的人群,在关注牙龈出血症状时,更要重视全身疾病的控制和监测。
如果出现刷牙总是牙龈出血的情况,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进行口腔检查、血液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对于预防和改善牙龈出血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