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肠炎的症状
婴幼儿肠炎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症状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不同病因特点不同)、呕吐(频繁,多为胃内容物,可在腹泻前后出现);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程度因病因而异,婴幼儿体温调节差需关注)、精神状态改变(萎靡或烦躁不安);其他伴随症状有腹痛(婴幼儿以哭闹体现)、脱水症状(轻中重度表现不同,严重可危及生命),家长需密切观察症状,及时就医并做好护理。
一、消化道症状
1.腹泻:是婴幼儿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通常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可为稀便、水样便,严重时可能含有黏液、脓血等。例如,感染性肠炎导致的腹泻,大便可能呈蛋花汤样、脓血便等。这是因为肠道受到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分泌增加、吸收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排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不同病因引起的肠炎腹泻特点可能有所差异,如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大便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大便可能伴有黏液、脓血。
2.呕吐: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婴幼儿可能会出现频繁的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性呕吐。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刺激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蠕动增强所致。呕吐可能会在腹泻之前出现,也可能与腹泻同时发生。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婴幼儿肠炎会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轻度发热时体温可能在37.5℃-38℃左右,重度感染时体温可高达39℃以上甚至更高。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是身体免疫系统试图清除病原体的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时可能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关注。例如,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发热相对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而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发热程度相对可能稍轻,但也有个体差异。
2.精神状态改变: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的改变。这是因为肠炎导致身体不适、营养物质丢失以及发热等因素影响了婴幼儿的整体状况。精神萎靡可能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爱玩耍等;烦躁不安则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难以安抚等。如果婴幼儿精神状态持续不佳,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三、其他伴随症状
1.腹痛:婴幼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尤其是在排便前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烦躁,这往往提示可能存在腹痛。腹痛是由于肠道炎症引起肠道痉挛等因素导致。但由于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主要通过哭闹等行为来体现。不同病因引起的肠炎腹痛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肠套叠引起的肠炎除了有肠炎症状外,腹痛往往较为剧烈,可表现为婴幼儿突然剧烈哭闹、屈膝弯腰等。
2.脱水症状:如果腹泻和呕吐较为严重,婴幼儿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时,可能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稍干燥;中度脱水时,可出现眼眶凹陷、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进一步加重等;重度脱水时,可能会出现无尿、四肢冰凉、精神极度萎靡甚至昏迷等。脱水是由于大量体液丢失,而水分和电解质补充不足导致,这是婴幼儿肠炎需要重点关注的情况,因为严重脱水可能会危及生命。例如,持续大量水样便腹泻的婴幼儿,很容易发生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对于婴幼儿肠炎,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症状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婴幼儿臀部清洁,预防红臀等情况发生,并且根据婴幼儿的情况适当调整饮食,如腹泻时可适当减少喂奶量或改为稀释的奶粉等,但具体饮食调整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特殊人群如小婴儿,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对肠炎的耐受能力较差,更需要精心护理和及时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