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肠炎分为感染性肠炎和非感染性肠炎,感染性肠炎有细菌、病毒感染等不同类型症状,非感染性肠炎包括自身免疫性、缺血性等类型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休息)、药物治疗(抗感染、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药物),还有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肠炎治疗需注意相关事项,如婴幼儿病情变化快、用药谨慎需防脱水,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基础疾病等。
一、肠炎的症状
(一)不同类型肠炎的常见症状
1.感染性肠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如大肠杆菌肠炎,患者多有腹痛、腹泻症状,腹泻频繁时可呈水样便,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左右,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
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如轮状病毒肠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群体,常先有呕吐症状,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每天腹泻次数可达十余次甚至更多,同时可能伴有低热或中度发热。
2.非感染性肠炎
自身免疫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中青年,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泻,大便中常含有黏液、脓血,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隐痛,还可能伴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贫血等情况。
缺血性肠炎,常见于老年人,多在餐后出现突发的腹痛,疼痛性质可为绞痛或胀痛,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可为稀便或血便,这是由于肠道缺血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和功能紊乱。
二、肠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整
对于肠炎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急性肠炎发作时,需暂时禁食,让肠道得到休息,随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不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对于婴幼儿肠炎,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过度喂养。
2.休息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身体的恢复。对于感染性肠炎患者,休息可以减少机体的消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帮助对抗病原体。
(二)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但需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儿童一般不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可能影响软骨发育;孕妇使用抗生素需谨慎评估利弊。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2.止泻药物
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病菌,保护肠道黏膜,起到止泻的作用。但在使用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年龄等情况合理应用,婴幼儿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等问题。
3.调节肠道菌群药物
可以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改善肠道功能,对于各种类型的肠炎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尤其适用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
(三)特殊人群肠炎的治疗注意事项
1.婴幼儿肠炎
婴幼儿肠炎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腹泻次数和量等情况。由于婴幼儿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用药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药物。对于腹泻导致脱水的婴幼儿,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采用口服补液盐Ⅲ等进行补液,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2.老年人肠炎
老年人肠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使用某些药物时需格外小心。对于缺血性肠炎的老年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血压、血糖等,以改善肠道的血液供应。同时,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在饮食调整方面更要注重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