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牙龈出血怎么办
刷牙时牙龈出血常见原因有牙周疾病、刷牙方法不当、全身性疾病等,针对性解决措施包括正确刷牙、处理局部刺激因素、应对全身性疾病相关牙龈出血,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要先明确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好特殊人群口腔护理和相关疾病控制
一、明确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牙周疾病,如牙龈炎。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使得牙龈变得脆弱,在刷牙时容易出血。另外,刷牙方法不正确,比如用力过猛,也会导致牙龈受伤出血;还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像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内分泌紊乱(如妊娠期牙龈炎)等也可能引起牙龈出血。
二、针对性解决措施
(一)正确刷牙
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少量加压,来回颤动。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这样可以有效清洁牙齿,又能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牙龈。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掌握正确刷牙方法,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引导孩子每天早晚认真刷牙。
(二)处理局部刺激因素
1.洗牙:如果是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导致的牙龈炎引起的牙龈出血,应及时进行洗牙,通过专业设备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等,减轻牙龈的炎症,一般洗牙后牙龈出血情况会有所改善。成年人建议每年至少洗牙1-2次来维护口腔健康,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佳也可根据情况在医生建议下洗牙。
2.纠正不良习惯:如果是刷牙方法不当导致的出血,要纠正刷牙方式,避免用力过猛。同时,要减少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因为吸烟会加重牙龈炎症,饮酒也可能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不利于牙龈健康。
(三)应对全身性疾病相关牙龈出血
如果怀疑牙龈出血是全身性疾病引起,如血液系统疾病或内分泌紊乱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例如,对于血液系统疾病,需要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对于妊娠期牙龈炎,孕妇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口腔护理,因为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待分娩后牙龈出血情况通常会有所缓解,但孕期也不能忽视口腔卫生。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牙龈出血多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家长要重视儿童口腔护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刷牙习惯。同时,儿童牙龈相对娇嫩,选择儿童专用软毛牙刷,避免使用成人硬毛牙刷。如果儿童牙龈出血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的可能,比如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在儿童期也可能有牙龈出血的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很关键。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即妊娠期牙龈炎。这时候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妇专用的口腔护理产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局部的刺激因素。因为妊娠期用药需要谨慎,所以更要通过良好的口腔护理来控制牙龈炎症,减少牙龈出血的发生。
(三)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出血可能与牙周组织萎缩、牙齿松动、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以及可能存在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控制基础疾病。如果患有糖尿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龈组织的抵抗力,加重牙龈炎症导致出血;对于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等情况一般不直接导致牙龈出血,但要注意口腔治疗时的血压情况等。
总之,对于刷牙时出现的牙龈出血,要先明确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同时不同特殊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口腔护理和相关疾病的控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