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牙龈出血怎么回事
牙龈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牙龈炎、牙周炎、血液系统疾病和药物因素。牙龈炎因牙菌斑堆积引发,可通过洗牙和加强口腔护理应对;牙周炎由牙龈炎发展而来,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吸烟会增加患病风险,需系统治疗并针对相关疾病处理;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致牙龈出血,需针对具体疾病治疗;某些药物(如抗凝剂)也会导致牙龈出血,需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
一、牙龈炎
1.原因:牙菌斑是引发牙龈炎的主要原因,牙菌斑不断堆积在牙齿表面,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比如长期不认真刷牙,食物残渣残留,为牙菌斑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青少年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不足,且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更容易患牙龈炎而出现刷牙时牙龈出血的情况;成年人如果口腔清洁不到位,同样会面临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导致出血的问题。
2.应对:通过洗牙等方式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同时要加强口腔卫生护理,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监督其每天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对于成年人,要保持每天至少两次有效的刷牙,每次刷牙时间3-5分钟,保持口腔清洁。
二、牙周炎
1.原因: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龈会出现退缩、出血等症状。一些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牙周病菌的侵袭,从而引发或加重牙周炎导致刷牙出血;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进而出现刷牙时牙龈出血现象。
2.应对: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如龈下刮治等。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牙周炎的控制;吸烟者应尽量戒烟,改善口腔局部的微环境,促进牙周组织的恢复。儿童时期如果口腔卫生不良等情况未得到及时纠正,可能为成年后患牙周炎埋下隐患,所以儿童期就应重视口腔健康;成年人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旦发现牙周炎相关问题及时处理。
三、血液系统疾病
1.原因: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牙龈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刷牙时轻微的刺激就可能引起牙龈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儿童如果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可能是先天性因素或后天感染等原因引起,需要及时就医排查;成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牙龈出血且伴有其他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等,要警惕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
2.应对:需要针对具体的血液系统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需要进行提升血小板等治疗,白血病则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化疗等综合治疗。对于儿童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护理;成年人发现血液系统疾病相关牙龈出血情况,要尽快到血液科等相关科室就诊,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四、药物因素
1.原因:某些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出血。比如长期服用抗凝剂的患者,抗凝剂会抑制血液的凝固过程,从而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老年人如果因为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剂等药物,就需要关注口腔牙龈的出血情况;一些特殊职业的成年人,如需要长期服用特定药物的人群,也应留意药物对口腔牙龈的影响。
2.应对:如果怀疑牙龈出血与药物有关,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老年人在服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时,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轻柔刷牙,避免过度刺激牙龈;成年人在服用药物期间出现牙龈出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用药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