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怎么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康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以休息为主可做简单床上康复动作;缓解期有拱桥运动(仰卧位以足跟、双肘、头部为支点抬骨盆)、小飞燕运动(俯卧位抬头部、上肢和下肢)、平板支撑(双肘弯曲支撑身体)等锻炼方法,康复锻炼频率一般每天2-3次,要注意动作正确,出现不适立即就医,不同年龄人群锻炼强度频率有调整,有基础疾病者锻炼需注意避免意外。
一、急性期的锻炼注意事项
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较为明显,此阶段应以休息为主,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病情,但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康复动作。例如仰卧位时,可进行屈膝屈髋动作,双侧膝关节、髋关节尽量向胸部靠近,每次保持10-15秒,重复10-15次,有助于放松腰部肌肉,缓解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不适,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剧烈扭转腰部。
二、缓解期的锻炼方法
(一)拱桥运动
1.动作要领: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0秒左右,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做10-15个。该运动可以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有帮助,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进行,但老年人群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力度,避免腰部过度用力。对于有腰椎病史的人群,能有效改善腰部功能状态。
2.科学依据:相关研究表明,长期进行拱桥运动可增加腰背肌肌力,改善腰椎活动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缓解和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通过增强核心肌群力量,有助于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减轻椎间盘的压力。
(二)小飞燕运动
1.动作要领: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部、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坚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这种运动同样能锻炼腰背部肌肉,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能有效预防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但对于年龄较大、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人群,要注意避免过度抬头和抬下肢,防止发生意外。
2.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小飞燕运动可激活竖脊肌等腰背部主要肌肉,增强肌肉对腰椎的支撑作用,降低椎间盘退变的风险,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益处。
(三)平板支撑
1.动作要领:患者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坚持30-60秒为一组,可做3-4组。平板支撑能锻炼核心肌群,包括腰腹部肌肉,对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不同性别人群均可进行,但女性在生理期时可适当降低支撑时间和难度。有腰椎病史的人群进行平板支撑时要注意观察自身反应,若出现腰部不适加重应立即停止。
2.科学依据:多项研究证实,平板支撑有助于增强核心稳定性,改善腰椎的生物力学环境,减少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和预防有积极意义。
三、康复锻炼的频率与注意事项
1.频率:一般建议每天进行2-3次上述锻炼,每次锻炼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动作次数和时间,逐渐增加强度。例如刚开始进行拱桥运动时,每次做5-10个,随着身体适应可逐渐增加到10-15个。
2.注意事项: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避免错误动作导致腰部损伤加重。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腰部疼痛明显加剧、下肢麻木等症状加重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同时,不同年龄人群的锻炼强度和频率应有所调整,儿童一般不建议进行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上述成人锻炼方式,可通过简单的伸展运动等促进腰部健康发育;老年人群锻炼时要更加注重安全,选择在平坦、柔软的地面进行,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的人群,锻炼时要注意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血压波动过大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