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内侧韧带拉伤症状
膝盖内侧韧带拉伤有多种症状,受伤当时有突然刺痛或撕裂样疼痛伴响声等,受伤后疼痛持续且活动时加剧;数小时内开始肿胀,内侧明显、有淤青,可测周径判断;屈伸和行走受限;膝盖内侧韧带走行区域压痛明显;侧方应力试验异常提示内侧副韧带拉伤及不同损伤等级。
受伤当时感受:受伤时患者常能感觉到膝盖内侧有突然的刺痛或撕裂样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响声。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述疼痛,但会出现哭闹、患肢不愿活动等表现。对于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如运动员,在运动中发生膝盖内侧韧带拉伤时,疼痛通常较为剧烈,会影响其继续运动的能力。
受伤后疼痛特点:受伤后疼痛会持续存在,且在活动膝关节时疼痛加剧,比如屈伸膝关节、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都会使疼痛明显加重。休息时疼痛可有所缓解,但一般不会完全消失。女性在生理期时,身体的敏感性可能会使疼痛感觉相对更明显,但这并非韧带拉伤本身的特殊表现,而是个体生理周期的影响。有既往膝关节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内侧韧带拉伤时,疼痛可能相对更难缓解,且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肿胀
肿胀出现时间: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开始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韧带拉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在膝关节内侧。儿童由于组织修复和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肿胀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消退较慢。对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受伤后血液循环相对缓慢,肿胀消退也会相对迟缓。
肿胀表现:膝盖内侧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皮肤可能会有轻度淤青,肿胀严重时会使膝关节外观变粗,皮肤发亮。可以通过测量双侧膝关节相同部位的周径来判断肿胀程度,正常情况下双侧周径差异一般小于1cm,若差异大于此值则提示有明显肿胀。
活动受限
屈伸活动受限:膝关节的屈伸功能会受到影响,患者难以完全伸直或弯曲膝关节。例如,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可以弯曲到135°-150°左右,而韧带拉伤后可能只能弯曲到较小的角度,如100°左右,伸直时也可能无法达到完全伸直的状态,只能伸直到170°左右。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关节活动度本身相对较小,受伤后活动受限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从事需要频繁屈伸膝关节工作的人群,如厨师、舞蹈演员等,活动受限会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困扰。
行走受限:患者行走时会感到膝关节不稳定,不敢正常承重,可能会出现跛行。轻者行走时一瘸一拐,重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女性在穿着高跟鞋时,行走受限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高跟鞋会改变下肢的力线,增加膝关节的负担。有肥胖问题的人群,体重较大,受伤后行走受限会更为严重,因为膝关节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压痛
压痛部位:在膝盖内侧的韧带走行区域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指按压内侧副韧带所在部位时,患者会感到剧烈疼痛。可以通过依次按压膝盖内侧的不同点来确定最明显的压痛部位,一般在股骨内上髁与胫骨内髁之间的区域压痛最为显著。儿童由于骨骼和软组织的特点,压痛的敏感度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也能明确感觉到该区域的疼痛。对于有膝关节既往损伤病史的患者,压痛部位可能会与初次受伤时有所不同,需要仔细鉴别。
膝关节稳定性异常
侧方应力试验异常:进行侧方应力试验时可发现异常。具体操作是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放在膝关节外侧,向内侧推小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可限制小腿过度内收,如果出现过度内收且伴有疼痛和松弛感,则提示内侧副韧带拉伤,根据松弛程度可分为不同的损伤等级,如I度损伤松弛不明显,III度损伤则有明显的松弛。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配合度较差,侧方应力试验操作相对困难,但可以通过观察其下肢的姿势和活动来初步判断稳定性情况。有膝关节手术史的患者,进行侧方应力试验时结果可能会受到既往手术的影响,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