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手术怎么做
鼻窦炎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前要评估患者并做准备;手术采用局部或全身麻醉,经鼻内镜入路清除病变;术后需鼻腔护理、观察全身状况、注意饮食休息;术后需预防出血、感染、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鼻窦炎的病程、发作频率、既往治疗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既往手术史对鼻腔结构发育的影响;对于女性患者,需询问月经周期等情况,因为手术时间可能会避开月经期以减少出血风险。同时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若有高血压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在合适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
进行鼻部检查,包括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明确鼻腔鼻窦病变的部位、范围等情况,还可能需要进行鼻窦CT检查,以更清晰地了解鼻窦骨质、病变累及范围等,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需剪鼻毛,清洁鼻腔,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以减少鼻腔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数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术前还需进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
二、手术过程
1.麻醉方式选择
一般成人可选择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儿童多采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可通过在鼻腔黏膜表面涂抹麻醉剂或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来实现,以减轻手术中的疼痛;全身麻醉则能让患者在无痛、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更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手术入路选择
鼻内镜下手术:是鼻窦炎手术的主要方式。通过鼻内镜经鼻腔进入鼻窦区域。首先使用鼻内镜观察鼻腔和鼻窦的病变情况,然后使用各种鼻窦手术器械,如鼻窦钳、鼻窦刮匙等,清除鼻腔内的病变组织,包括增生的鼻甲、鼻息肉以及炎性的黏膜等,开放鼻窦窦口,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例如,对于上颌窦炎,会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对于额窦炎,会清理额窦口周围的病变组织以恢复额窦的引流等。
三、术后护理
1.鼻腔护理
术后需定期进行鼻腔冲洗,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后开始,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的鼻腔冲洗液进行冲洗,以清除鼻腔内的血痂、分泌物等,保持鼻腔清洁,促进鼻腔黏膜的恢复。但儿童在进行鼻腔冲洗时需注意力度和冲洗液的温度等,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不适或损伤。
密切观察鼻腔出血情况,少量渗血属正常现象,若出血较多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全身状况观察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术后可能会出现低热,多为吸收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5℃,可通过物理降温等方式处理;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不适,需考虑感染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尤其关注其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因为儿童术后恢复相对成人可能更需要关注整体状态的变化。
3.饮食与休息
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方面,术后初期建议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鼻腔黏膜引起出血或不适。儿童患者的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以促进身体恢复。
四、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1.出血
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术中精细操作,尽量减少血管损伤;术后避免用力擤鼻、剧烈咳嗽等动作。对于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防止因血压波动导致术区出血。
2.感染
术后感染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炎症加重等情况。预防主要是术前严格的鼻腔清洁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若有需要)以及保持鼻腔清洁等。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需注意预防感染,如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等。
3.鼻腔粘连
术后鼻腔黏膜可能会发生粘连,影响鼻腔通气。预防方法包括术后定期进行鼻腔换药,使用鼻腔扩张器等器械,防止黏膜粘连。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鼻腔情况适时进行相关预防措施,以保证鼻腔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