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炎的症状是什么
儿童肠炎有消化系统、全身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腹泻(粪便多样、婴儿次数多,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呕吐(胃肠蠕动紊乱致,要防误吸、暂禁食补水);全身症状有发热(炎症致体温调节紊乱,不同病原体发热不同,需依体温降温)和精神状态改变(不适、脱水等致,精神萎靡等要重视);其他伴随症状包含腹痛(脐周为主,剧烈持续不缓解需防并发症)和食欲减退(胃肠功能受影响,要给易消化清淡食物、少量多餐)。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泻:儿童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黏液脓血便等。婴儿肠炎时腹泻次数通常较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甚至更多,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影响了肠道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紊乱。例如,感染性肠炎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或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引起,病毒或细菌在肠道内繁殖,破坏肠道黏膜,使肠道分泌增加,吸收减少,从而引发腹泻。
对于婴幼儿,频繁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若出现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脱水,需及时就医处理。
2.呕吐:部分儿童肠炎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性呕吐。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蠕动紊乱,胃排空加快所致。比如轮状病毒肠炎常先出现呕吐,随后才出现腹泻症状。
呕吐时要注意避免儿童误吸呕吐物,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同时,暂时禁食一段时间,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但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儿童肠炎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低热、中度发热甚至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炎症因子释放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肠炎发热情况有所不同,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往往发热相对较为明显,体温可能较高;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发热程度相对多样,有的可能是低热,有的也可能出现中度发热。
对于发热的儿童,要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如体温低于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体温高于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
2.精神状态改变: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肠炎导致身体不适,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以及可能存在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例如,严重腹泻导致脱水时,患儿体内血容量减少,脑供血不足,会出现精神萎靡;而发热等全身症状也可能使儿童感觉不适,从而表现出烦躁等精神状态的改变。
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若精神萎靡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抽搐等,应立即就医。
三、其他伴随症状
1.腹痛:儿童可能会诉说腹痛,疼痛部位多以脐周为主,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刺激肠道平滑肌,引起肠道痉挛所致。不同病因引起的肠炎腹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如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肠炎除了腹痛,还可能伴有里急后重等症状。
对于腹痛的儿童,可通过轻柔抚摸腹部等方式尝试缓解不适,但要注意观察腹痛的程度、频率等变化。如果腹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需警惕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肠套叠等,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2.食欲减退:儿童肠炎时往往食欲明显减退,这是因为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儿童对食物的需求降低。例如,肠道炎症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食物消化不完全,会使儿童产生饱腹感,从而不想进食。
此时应给予儿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少量多餐,保证其基本营养需求。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进食情况,若长时间食欲不佳,需考虑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等问题,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等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