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都有哪些
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及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抗骨吸收药物中的双膦酸盐类特异性结合骨组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适用于多数骨质疏松患者但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等;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在骨骼似雌激素抑制骨吸收,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预防但有静脉血栓病史者禁用等;降钙素类抑制破骨细胞及缓解骨痛,适用于有骨痛症状者但过敏者禁用等。促进骨形成药物中的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特立帕肽刺激成骨细胞促进新骨形成,适用于严重等患者但有风险规定疗程等。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锶盐雷奈酸锶同时作用骨形成和吸收,适用于绝经后患者但过敏者禁用等。
一、抗骨吸收药物
(一)双膦酸盐类
1.作用机制:双膦酸盐能特异性地与骨组织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例如,研究发现阿仑膦酸钠可使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在一定时间内得到维持并有所提升。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男性骨质疏松等。但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因为双膦酸盐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同时,服用双膦酸盐时需空腹用大量水送服,且服药后30分钟内不宜平卧,以免对食管造成刺激。
(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1.作用机制:雷洛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它在骨骼上作用类似于雌激素,能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而在乳腺和子宫上则拮抗雌激素的作用,不会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临床研究显示,雷洛昔芬可使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有所提高,降低椎体骨折的发生几率。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主要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有静脉血栓病史者禁用,因为雷洛昔芬可能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脂等指标,因为可能对血脂代谢产生一定影响。
(三)降钙素类
1.作用机制:降钙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起到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还能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例如,鲑降钙素在临床应用中被证实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痛症状,并且对增加骨密度也有一定帮助。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有骨痛症状的骨质疏松患者。对降钙素过敏者禁用,在使用前需进行皮试。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需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因为目前关于降钙素在这些特殊人群中的安全性证据相对有限。
二、促进骨形成药物
(一)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
1.作用机制:特立帕肽是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小剂量间断使用时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促进新骨形成,显著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特立帕肽在提高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方面的有效性。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高的患者,尤其是那些使用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患者。由于其可能增加骨肉瘤的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使用疗程一般不超过2年,且有骨肉瘤病史、Paget病骨肿瘤等患者禁用。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骨密度及相关不良反应。
三、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
(一)锶盐
1.作用机制:雷奈酸锶能同时作用于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一方面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形成;另一方面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临床研究显示,雷奈酸锶可使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得到改善,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概率。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对雷奈酸锶过敏者禁用,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肾功能,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同时,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