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异感症是怎么回事
咽异感症是指患者自觉咽喉部有异常感觉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基础的病症,常见病因有咽部疾病、邻近器官疾病、全身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等,临床表现为咽喉部多种异常感觉,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和一般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更年期女性、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咽异感症的定义
咽异感症是指患者自觉咽喉部有异物感、梗阻感、紧迫感等异常感觉,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的一类病症。
二、常见病因
1.咽部疾病
炎症:如慢性咽炎,咽部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可导致局部神经敏感度增高,引发异感。研究表明,慢性咽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存在咽异感症状,炎症因子的刺激会影响神经末梢的功能。
增生:咽部淋巴滤泡增生等情况,增生的淋巴组织可能会对周围神经产生刺激,从而引起患者的异常感觉。
2.邻近器官疾病
鼻部疾病:如鼻窦炎,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咽部黏膜,可引发咽异感。有研究发现,鼻窦炎患者合并咽异感症的概率相对较高。
喉部疾病:喉炎、会厌囊肿等喉部疾病,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等机制导致患者出现咽部异感。
3.全身性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较为常见,胃酸反流至食管上段,刺激咽部,可引起咽异感。临床统计显示,相当一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咽异感症状。
内分泌紊乱:如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咽异感。
4.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可能会影响神经功能,使患者对咽部的感觉异常敏感,从而出现咽异感症。例如,一些长期面临工作压力大的人群,患咽异感症的风险相对增加。
三、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咽喉部有异物感、堵塞感、瘙痒感、紧迫感等,异物位置多不固定,时有时无,在吞咽唾液时较为明显,进食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咽部干燥、灼热等不适。
四、诊断方法
1.详细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胃部不适、鼻部症状等情况。
2.全面体格检查:包括咽部检查,观察咽部黏膜是否有充血、增生等情况;颈部检查,了解颈部淋巴结等情况;还需进行喉部、鼻部等相关部位的检查。
3.辅助检查
喉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咽部、喉部的黏膜情况,排除器质性病变,如声带息肉、喉部肿瘤等。
胃镜检查:对于怀疑胃食管反流病导致咽异感的患者,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食管及胃部的病变情况。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颈部X线、CT等检查,以排除颈部其他病变。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由咽部炎症引起,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抗炎治疗;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咽异感,需进行抑酸、促胃肠动力等治疗。
若是精神心理因素导致,可进行心理疏导等干预。
2.一般治疗
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嗓,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例如,长期吸烟的咽异感症患者,戒烟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对于更年期女性等内分泌紊乱相关的咽异感患者,需关注内分泌状态,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调节。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咽异感症相对较少见,若出现需仔细排查是否有局部炎症等情况。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异常表现,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避免食用过硬、过烫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女性(尤其是更年期):更年期女性出现咽异感症时,除了针对咽部等进行检查外,要关注内分泌变化,可适当进行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同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3.老年人:老年人患咽异感症时,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排查是否有全身性疾病。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耐受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