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有前驱症状、皮疹表现和神经痛等症状,可根据症状体征初步诊断,也可通过实验室检查诊断,可通过增强免疫力(健康生活方式、疫苗接种)和避免接触传染源来预防
一、带状疱疹的定义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初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之后病毒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老年人、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潜伏的病毒就会被激活,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从而引发带状疱疹。
二、带状疱疹的症状表现
1.前驱症状
部分患者在出疹前会有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同时受累皮肤区域可能会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疼痛可以持续1-3天,也有的患者没有前驱症状直接出疹。
从年龄因素来看,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前驱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全身症状可能会更重一些;儿童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表现为水痘,较少直接表现为带状疱疹的前驱症状。
2.皮疹表现
皮疹一般首先出现红斑,很快发展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随后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免疫力,可能使皮疹出现的时间更快或者皮疹更严重;而生活方式健康、经常锻炼的人群相对皮疹出现的严重程度可能会轻一些。
3.神经痛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重要特征,可在皮疹出现前、出现时以及皮疹消退后存在。疼痛性质多样,如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等。年龄越大,神经痛的发生率越高且疼痛越剧烈,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例如,老年人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概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而且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带状疱疹的诊断方法
1.根据症状体征诊断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皮肤出现的典型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红斑以及神经痛等症状体征,基本可以初步诊断带状疱疹。
对于有不典型表现的患者,如仅有神经痛而无明显皮疹的患者,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从年龄角度,老年人由于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要仔细排查;从病史角度,如果患者有免疫抑制相关病史,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出现类似症状时更要警惕带状疱疹的可能。
2.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以取水疱液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但是操作相对复杂,时间较长。也可以采用PCR技术检测病变组织中的病毒DNA,这种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带状疱疹-水痘病毒抗体,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在进行血清学检查时,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例如免疫抑制患者抗体水平的变化可能不典型。
四、带状疱疹的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应保持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度运动也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方式,成年人可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儿童则应保证每天适当的户外活动时间。
疫苗接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对于50岁及以上的人群,无论是既往是否患过水痘,都可以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接种疫苗后可以有效降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对于有免疫抑制情况的人群,在病情稳定时也可以考虑接种疫苗,但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进行。
2.避免接触传染源
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传染性,避免与水痘患者、未接种疫苗的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对于儿童来说,更要注意避免接触水痘患者,因为儿童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容易发病,而且如果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也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