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怎么缓解疼痛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禁食禁饮与胃肠减压以让胰腺休息、减轻腹胀等;药物止痛,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轻中度疼痛,阿片类镇痛药用于重度疼痛但需注意特殊人群;抑制胰液分泌,质子泵抑制剂间接减少胰液分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显著抑制胰液分泌;病因治疗,胆道疾病相关的要处理胆道病变,酒精性的要严格戒酒;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保证营养需求促进胰腺修复,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禁食禁饮与胃肠减压
1.原理及作用:急性胰腺炎发作时,需让胰腺休息,通过禁食禁饮可减少胰液分泌,而胃肠减压能减轻腹胀,降低腹内压,缓解因胰腺炎症刺激引起的疼痛。对于所有确诊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在急性期通常都需要进行禁食禁饮和胃肠减压,尤其是那些腹痛明显、腹胀较严重的患者。例如,研究表明,禁食禁饮配合胃肠减压能有效降低胰酶的分泌,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2.对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证胃肠减压装置的固定,防止脱落,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和腹部体征变化。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电解质平衡,因为禁食禁饮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指标。
二、药物止痛
1.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镇痛作用。有研究显示,布洛芬能有效缓解轻至中度的急性胰腺炎疼痛,但对于重度疼痛可能效果有限。
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等,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阻断痛觉传导来发挥强效镇痛作用。在急性胰腺炎疼痛较为剧烈时可使用,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和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2.特殊人群用药考量: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低龄禁忌情况,尽量优先选择非甾体抗炎药等相对安全的镇痛方式,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剂量和安全标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充分评估风险收益后决定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三、抑制胰液分泌
1.药物及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研究发现,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胰腺的刺激,缓解疼痛。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显著抑制胰液的分泌,降低胰酶的活性,从而缓解急性胰腺炎的疼痛症状。临床研究表明,奥曲肽对于急性胰腺炎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2.不同人群应用差异: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抑制胰液分泌药物时需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儿童患者使用此类药物也需要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四、病因治疗
1.胆道疾病相关急性胰腺炎:如果是由胆道结石等胆道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在病情稳定后需积极处理胆道病变。如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出胆道结石等,去除病因后可从根本上缓解疼痛。对于老年胆道疾病相关急性胰腺炎患者,要考虑其基础疾病较多的情况,在处理胆道病变时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等因素。
2.酒精性急性胰腺炎:对于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严格戒酒,避免酒精再次刺激胰腺,防止疼痛复发。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家属要督促其戒酒,并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无酒精的生活方式。
五、对症支持治疗
1.液体复苏: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炎症反应、禁食等原因,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通过合理的液体复苏可以改善胰腺的微循环,减轻胰腺水肿,从而缓解疼痛。对于儿童患者,液体复苏要严格按照体重计算补液量,防止补液过多或过少。
2.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营养支持能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胰腺修复,间接缓解疼痛。对于老年患者,营养支持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同时考虑其消化功能可能较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和喂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