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肚子疼呕吐怎么回事
孩子肚子疼、呕吐的常见原因包括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如轮状、诺如感染,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感染)、外科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其他系统疾病累及消化系统(呼吸道感染、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对建议有一般护理(休息体位、饮食调整)和及时就医评估(出现特定情况尽快就医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常见原因
1.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较为常见。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儿除了肚子疼、呕吐外,常伴有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诺如病毒感染则可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发生,起病较急,呕吐症状往往较为明显。科学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胃肠炎在秋冬季高发,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且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聚集场所引起暴发流行。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感染。例如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多与饮食不洁有关,患儿除有肚子疼、呕吐症状外,可能伴有发热、黏液脓血便等,其发病机制是细菌在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
2.外科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多见于年长儿。典型表现为起初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同时可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其发生是由于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引发炎症。随着病情进展,右下腹会出现固定压痛、反跳痛等体征,血常规检查常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剧烈阵发性腹痛,患儿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随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初期为奶块或食物,later可含有胆汁,部分患儿可排出果酱样血便。这是由于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超声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肠梗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肠粘连、肠扭转、肠蛔虫症等。患儿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腹痛呈阵发性绞痛,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高位肠梗阻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呕吐物则呈粪样。
3.其他系统疾病累及消化系统
呼吸道感染: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可因发热、毒素吸收等原因刺激胃肠道,引起肚子疼、呕吐症状。例如肺炎患儿,除了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外,可能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等,这是因为感染引起的炎症介质释放,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儿。除了有腹痛、呕吐症状外,还伴有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精神萎靡、脱水等表现,这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导致糖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糖显著升高、血酮体阳性等。
二、应对建议
1.一般护理
休息与体位:让孩子卧床休息,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对于呕吐的孩子,要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饮食调整:在呕吐频繁时,可暂时禁食4-6小时,但要适当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给予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待呕吐缓解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及时就医评估
对于出现以下情况的孩子应尽快就医:腹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呕吐频繁,无法进食进水,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有血便、腹部摸到包块等情况。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大便常规等,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婴幼儿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腹痛的性质和程度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糖尿病等,出现肚子疼呕吐症状时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归,需及时就医,以便医生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