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的症状及治疗
鼻窦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局部有鼻塞、流脓涕、局部疼痛头痛,全身有发热等;慢性局部有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头痛,全身有精神不佳等。急性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黏液促排剂);慢性药物治疗有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抗生素、抗组胺药,手术用于规范药物无效或有解剖异常者。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需谨慎,孕妇用药要遵医嘱,老年人用药要考虑基础病和药物相互作用及评估手术状况
一、鼻窦炎的症状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症状有所不同:
急性鼻窦炎
局部症状:鼻塞,多因鼻黏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增多所致,可单侧或双侧出现,严重时可影响嗅觉;流脓涕,脓涕颜色可为黄色或黄绿色,量多少不等;局部疼痛和头痛,如急性上颌窦炎可表现为面颊部胀痛,晨起轻,午后重;急性额窦炎常表现为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即感头痛,且逐渐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完全消失,次日又重复发作;急性筛窦炎一般疼痛较轻,多为内眦或鼻根部胀痛,可放射至头顶部;急性蝶窦炎疼痛多位于颅底或眼球深处,可放射至头顶中央或后枕部。
全身症状:可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周身不适等,儿童全身症状较成人更为明显,可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慢性鼻窦炎
局部症状:鼻塞,轻重不等,多因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或鼻息肉等引起;流脓涕,脓涕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量多少不定;嗅觉减退,多为暂时性或永久性,是由于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或嗅区黏膜受炎症长期刺激引起嗅觉功能障碍;头痛,一般不如急性鼻窦炎明显,表现为头部沉重感、钝痛等。
全身症状:可有精神不振、易倦、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儿童可能影响学习和生长发育。
二、鼻窦炎的治疗
急性鼻窦炎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
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窦炎,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给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
减充血剂:可短期使用,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腔通气,如麻黄碱滴鼻液等,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避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黏液促排剂:可促进鼻窦分泌物排出,改善鼻窦引流,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
慢性鼻窦炎
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可较长,维持治疗,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减轻鼻黏膜炎症,改善症状。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减轻炎症反应。
抗生素:对于伴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慢性鼻窦炎,可选用抗生素治疗,一般疗程较长,需根据病情调整。
抗组胺药:对于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减轻过敏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经过规范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鼻息肉等解剖结构异常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通过手术改善鼻窦的引流和通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鼻窦炎在治疗上需更加谨慎,药物选择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在使用减充血剂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防止引起不良反应。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儿童不配合导致损伤。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精神状态等,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患鼻窦炎时,药物使用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一般鼻用糖皮质激素在权衡利弊后可谨慎使用,减充血剂应避免使用,以免影响胎儿血液循环。鼻腔冲洗是相对安全的方法,可尝试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患鼻窦炎时,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肾功能损害等。手术治疗时要评估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