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最主要原因是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是常见病因,还有门静脉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等因素;其他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不同年龄段、性别发病情况有差异,饮酒、病毒感染等生活方式及慢性肝病等病史会增加发病风险
一、门静脉高压是造成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最主要原因
1.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是引发门静脉高压的常见病因。例如,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等长期肝脏病变,会使肝细胞受损、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内血管结构改建,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逐渐升高。在我国,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是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肝硬化病情进展,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使得原本走行于肝小叶间的食管胃底静脉丛的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发生曲张。
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压迫肝窦和肝静脉,导致门静脉血流流出道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正常门静脉压力约为5-10mmHg,当门静脉压力超过10mmHg时,就可能出现侧支循环建立,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重要的侧支循环表现之一。
2.其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因素:
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发生血栓,会使门静脉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常与腹腔感染、外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例如,腹腔内化脓性感染可导致门静脉系统炎症,进而引发血栓形成,最终导致门静脉高压及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布加综合征:这是一种肝静脉流出道受阻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由于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导致门静脉回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布加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液高凝状态、腹腔内肿瘤压迫等。
二、其他相关因素对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
1.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原因及风险有所不同。在儿童期,先天性门静脉发育异常等情况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相对较为少见。而在中老年人群中,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例如,中老年男性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中老年男性中因肝硬化导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比例可能相对较高。
2.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在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引发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方面,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机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肝病病因中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酒精性肝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所以男性因酒精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出现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肝硬化,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女性中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因此女性因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肝硬化引发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3.生活方式因素: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原因,进而可发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研究表明,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就会显著增加酒精性肝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增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病风险。
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感染与肝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约有部分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丙肝病毒感染者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相对更高。长期的病毒感染导致肝脏持续炎症损伤,最终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而出现门静脉高压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4.病史因素:
有慢性肝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乙肝、丙肝感染史、长期饮酒史等,发生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明显增加。例如,有10年以上乙肝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发生肝硬化进而出现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概率会逐渐升高。此外,有布加综合征等血管性疾病病史的患者,由于存在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回流受阻的情况,也容易出现门静脉高压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