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腰肌劳损常见腰部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且易复发,集中在腰部两侧肌肉区域,一般不放射至下肢)、腰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伸、旋转均受限)、肌肉痉挛(腰部肌肉发紧变硬呈条索状,因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或受寒冷刺激诱发)、压痛(腰部两侧骶棘肌处明显局限压痛,反映劳损部位病理改变)、疲劳感(易疲劳,活动量越大越明显,休息难完全消除),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特殊人群需相应处理。
一、腰部疼痛
1.疼痛性质:多为腰部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一般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腰部隐痛,在过度劳累后疼痛明显加重,休息后能有所减轻,但下次劳累时又会复发。
2.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两侧的肌肉区域,也就是骶棘肌所在的部位。疼痛范围相对较广,但一般不会放射到下肢(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放射性疼痛不同),不过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腰部疼痛向臀部有轻度的牵涉,但不像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样有明显的下肢放射性疼痛。
二、腰部活动受限
1.前屈后伸受限:患者腰部向前弯曲、向后伸展时会受到一定限制。比如在弯腰拾物时,会感觉腰部活动不灵活,难以像正常情况下那样轻松弯腰将物品拾起;向后仰身时也不能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这是因为腰部肌肉劳损后,肌肉的柔韧性下降,并且可能存在肌肉痉挛,从而限制了腰部的正常活动。
2.旋转活动受限:腰部向左右两侧旋转时也会出现活动不顺畅的情况。例如在转身时,会感觉腰部转动困难,需要整个身体一同转动才能完成转身动作,而正常情况下腰部可以较为灵活地旋转。这是由于腰肌劳损导致腰部肌肉力量减弱以及肌肉紧张,影响了腰部的正常旋转功能。
三、肌肉痉挛
1.表现形式:腰部肌肉可出现痉挛,表现为腰部肌肉发紧、变硬,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肌肉呈条索状。例如,患者在受凉或者劳累后,腰部肌肉痉挛会更加明显,此时腰部会有明显的紧绷感,活动时会因为肌肉痉挛而感到疼痛加剧。
2.产生原因:腰肌劳损时,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代谢产物堆积,刺激肌肉导致痉挛。另外,腰部受到寒冷刺激时,也容易诱发肌肉痉挛,因为寒冷会使肌肉血管收缩,进一步影响肌肉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引发痉挛。
四、压痛
1.压痛部位:在腰部两侧的骶棘肌处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指按压时,患者能明确指出疼痛的位置,且压痛比较局限,一般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例如,在骶棘肌的中下1/3交界处,通常是压痛比较明显的区域。
2.压痛意义:压痛是腰肌劳损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它反映了劳损部位的肌肉存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改变。通过压痛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腰肌劳损的具体部位和程度,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压痛是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
五、疲劳感
1.日常表现:患者常感觉腰部容易疲劳,即使是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短时间的行走、站立等,也会很快出现腰部酸痛、乏力的感觉。例如,长时间站立工作的腰肌劳损患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明显感到腰部疲劳,需要坐下休息才能缓解。这是因为腰肌劳损后,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下降,不能持久地维持腰部的正常功能,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
2.与活动的关系:这种疲劳感与腰部的活动量密切相关,活动量越大,疲劳感越明显,休息后疲劳感可部分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除。随着病情的发展,疲劳感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腰肌劳损的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退变,腰肌劳损时症状可能相对更顽固;女性在孕期、产后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腰肌劳损,且症状可能会因孕期和产后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变化;长期从事久坐、久站或需要反复弯腰工作的人群,腰肌劳损的症状出现更早且更明显;有腰部外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腰肌劳损时症状可能会比无外伤病史的人群更严重。对于特殊人群,如孕期女性出现腰肌劳损,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适当进行腰部的轻柔活动以缓解症状;老年人群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来改善腰部功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