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呕吐是怎么回事
小孩呕吐原因多样,包括消化系统因素如喂养不当、胃肠感染、胃肠梗阻,非消化系统因素如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因素及其他代谢紊乱、药物不良反应等;观察要点有呕吐表现、伴随症状、尿量及皮肤弹性;应对措施包括体位护理、暂时禁食补水、及时就医;不同年龄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有各自特点及特殊人群提示,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孩情况,依具体表现采取措施,严重或不明时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
(一)消化系统因素
1.喂养不当:对于小孩来说,若喂养量过多或过快,比如婴儿吃奶时吸入过多空气,就容易引发呕吐。例如,奶瓶喂养时奶嘴孔过大,婴儿会因进食过急而吞入大量空气,从而导致呕吐。
2.胃肠感染:病毒(如轮状病毒等)或细菌感染胃肠道时,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小孩可能出现呕吐,常伴有腹泻、发热等症状。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侵犯6-24个月的婴幼儿,会导致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引起脱水。
3.胃肠梗阻:如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儿童,尤其是4-10个月婴儿,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呕吐,呕吐物可呈果酱样,同时伴有腹部包块和血便。另外,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也较为常见,多在出生后2-4周出现呕吐,呕吐呈进行性加重,可吐出奶液及奶块,右上腹可触及橄榄样肿块。
(二)非消化系统因素
1.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除了有原发病的症状,如咳嗽、发热等,也可能伴有呕吐。这是因为感染引起的发热、毒素等刺激了胃肠道。例如,小孩患肺炎时,体温升高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导致呕吐。
2.神经系统因素:颅内感染(如脑膜炎)、颅内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呕吐,通常为喷射性呕吐。同时还可能伴有头痛、嗜睡、惊厥等症状。比如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婴幼儿,除了呕吐,还会有发热、精神萎靡等表现。
3.其他: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也可引起呕吐。此外,服用某些药物(如红霉素等)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导致小孩呕吐。
二、观察与应对
(一)观察要点
1.呕吐的表现:要观察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如果是频繁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样物,可能提示有胃肠梗阻等较为严重的情况;如果呕吐物有酸臭味,多考虑是喂养不当或消化不良引起。
2.伴随症状:注意是否伴有发热、腹泻、腹痛、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嗜睡、哭闹不安等)、头痛、抽搐等症状。若伴有高热、抽搐,可能是神经系统感染等严重疾病;若精神萎靡,提示可能存在脱水等情况。
3.尿量及皮肤弹性:观察小孩的尿量,若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提示可能有脱水,需要及时处理。
(二)应对措施
1.体位护理:小孩呕吐时,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2.暂时禁食:如果呕吐频繁,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但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少量多次给小孩喝口服补液盐。
3.及时就医:当小孩出现呕吐伴有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如呕吐剧烈无法进食进水、精神萎靡、持续高热、呕吐物带血、有严重腹痛等情况。
三、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及特殊人群提示
(一)婴儿期(0-1岁)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喂养需格外注意。母乳喂养的婴儿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避免吸入过多空气;人工喂养时要注意奶嘴的大小合适。婴儿呕吐时更要密切观察有无呛咳,因为婴儿呼吸道较窄,误吸风险更高。如果是婴儿出现反复呕吐,要警惕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问题,应及时就医排查。
(二)幼儿期(1-3岁)
此阶段幼儿好奇心强,可能会误食一些非食物物品,导致胃肠梗阻等情况。要注意家庭环境的安全,防止幼儿接触到危险物品。如果幼儿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呕吐,要同时关注其呼吸道症状,及时进行相应治疗。
(三)学龄前期及学龄期(3岁以上)
该阶段儿童若因感染性疾病出现呕吐,要注意与同学之间的交叉感染情况。同时,要提醒儿童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等。若儿童因服用药物出现呕吐,要回忆近期服用的药物,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小孩呕吐的原因较为复杂,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孩的情况,根据具体表现采取相应措施,当情况较为严重或不明确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