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病因包括变应原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临床表现有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及鼻黏膜苍白、水肿等体征;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鼻激发试验;治疗与预防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治疗有不同需注意之处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一、病因
1.变应原因素:常见的变应原有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在花粉传播季节,不同地区主要致敏花粉种类不同,如我国北方春季多为柏树、杨树等花粉,秋季多为蒿属花粉)、尘螨(在湿度大、温度适宜环境中易滋生,常存在于家居环境的被褥、枕头、地毯等处)、真菌孢子等;还有食物性变应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等(不同个体食物变应原存在差异,部分儿童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较为常见)。
2.遗传因素:具有特应性体质的个体易患变应性鼻炎,这种体质与基因有关,若家族中有变应性鼻炎患者,个体患病风险相对增高。比如父母一方患有变应性鼻炎,子女患病概率约为30%-50%;父母双方均患病,子女患病概率可高达70%以上,但具体遗传模式较为复杂,涉及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
3.环境因素:生活环境的改变可能诱发变应性鼻炎,如空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室内装修污染(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等,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刺激鼻黏膜,增加患病几率。例如长期生活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可能高于污染较轻地区的人群。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或者接触变应原后立刻发作;大量清水样鼻涕,间歇或持续流出;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鼻痒,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咽痒等。
2.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充血,总鼻道及鼻底可见清涕或黏涕。儿童患者由于长期鼻痒,可能会出现习惯性的鼻外皮肤经反复摩擦出现的横纹,即所谓的“变应性salute”。
三、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发作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与接触变应原的关系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在特定季节(花粉季节)症状加重,是否在接触宠物后症状明显等。
2.体格检查:前鼻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皮肤点刺试验是常用的检测方法,将常见变应原提取液点刺皮肤,根据皮肤反应判断是否对该变应原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也可辅助诊断,若血清中特定变应原的IgE水平升高,提示对该变应原过敏。
4.鼻激发试验:是诊断变应性鼻炎的金标准,但由于操作较为复杂,一般在其他方法难以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
四、治疗与预防
1.避免接触变应原:对于已知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接触。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定期清洗被褥、更换地毯等以减少尘螨接触;避免食用已知过敏的食物等。
2.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如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等),能有效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炎症、水肿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3.免疫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剂量,使机体对变应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症状。但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进行。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需特别注意,由于儿童鼻腔黏膜较为娇嫩,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变应原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营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空间,以减少变应性鼻炎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患变应性鼻炎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综合评估,选择对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女性患者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患变应性鼻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以保障自身和胎儿或婴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