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拔牙要怎么拔
小孩拔牙包括拔牙前准备、拔牙过程、拔牙后护理及特殊情况考虑。拔牙前要口腔检查(拍X线、查全身健康)和家长沟通(解释情况、注意进食);拔牙时采用局部麻醉后用器械操作,乳牙拔除简单,恒牙拔除复杂;拔牙后要伤口护理(咬棉球、24小时不刷牙漱口、次日淡盐水漱口)、饮食注意(温凉软食)、症状观察(留意出血、疼痛等);特殊情况如滞留乳牙要关注恒牙萌出,全身性疾病患儿需在相关医生评估监护下拔牙。
一、拔牙前的准备
1.口腔检查
医生会先对小孩的口腔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拍摄X线片,以了解牙齿的生长情况、牙根形态以及周围骨质等情况,这有助于确定拔牙的难度和制定合适的拔牙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牙齿的发育情况不同,X线检查要根据小孩的具体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例如,6-12岁儿童的恒牙情况需要通过X线准确评估。
还要检查小孩的全身健康状况,询问病史,如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拔牙的安全性。如果小孩有感冒、发热等情况,一般需要暂缓拔牙,待病情好转后再考虑。
2.家长沟通
医生要向家长拔牙的必要性、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让家长了解拔牙是为了治疗小孩的口腔问题,如严重龋坏、滞留的乳牙影响恒牙萌出等。同时,告知家长拔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疼痛等情况及相应的应对措施,缓解家长的担忧。家长要配合医生,在拔牙前让小孩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但不要在拔牙前让小孩进食过多,一般建议拔牙前2-3小时少量进食,避免空腹拔牙导致小孩出现不适。
二、拔牙过程
1.麻醉
对于需要拔牙的小孩,一般会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要根据小孩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剂量。例如,对于儿童常用的利多卡因,要严格按照小儿的剂量标准进行注射。麻醉时要尽量让小孩放松,医生会用细针缓慢注射麻醉药物,注射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疼痛,但一般小孩都可以耐受。在麻醉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孩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
2.拔牙操作
当麻醉起效后,医生会使用拔牙器械进行拔牙。对于乳牙的拔除,操作相对简单,医生会用牙钳夹住乳牙,然后缓慢施加力量将乳牙拔出。在拔牙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周围的牙龈和恒牙胚。如果是恒牙的拔除,操作会相对复杂,需要根据牙齿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拔牙方法,如分牙等操作。整个拔牙过程中要保持小孩的头部稳定,让小孩配合医生的操作。
三、拔牙后的护理
1.伤口护理
拔牙后医生会在拔牙创口放置棉球让小孩咬住,一般需要咬住30-40分钟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家长要指导小孩正确咬住棉球,不要过早吐掉。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避免扰动拔牙创口导致出血。要保持口腔清洁,小孩可以在拔牙后第二天开始用淡盐水轻轻漱口,保持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2.饮食注意
拔牙后当天要给小孩吃温凉、soft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吃过热、过硬的食物,过热的食物可能会导致创口出血,过硬的食物可能会刺激创口影响愈合。例如,不能让小孩吃坚果、油炸食品等。同时要保证小孩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创口愈合。
3.症状观察
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孩拔牙后的症状,如出血情况、疼痛程度等。一般拔牙后会有轻微疼痛和少量渗血,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小孩出现大量出血、剧烈疼痛、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带小孩复诊。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孩,家长要更加留意其反应,因为小孩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
四、特殊情况考虑
1.滞留乳牙
对于滞留的乳牙,除了按照上述拔牙步骤进行外,要特别注意恒牙的萌出情况。如果恒牙已经部分萌出,在拔除滞留乳牙时要更加小心,避免损伤恒牙胚。在拔牙前要通过X线明确恒牙的位置和萌出情况,以便制定精准的拔牙方案。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帮助小孩保持良好的口腔习惯,促进乳牙正常脱落和恒牙正常萌出,一旦发现有滞留乳牙要及时就医处理。
2.全身性疾病患儿
如果小孩有全身性疾病,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且处于非发作期需要拔牙时,要在心血管医生的评估和监护下进行拔牙。拔牙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疼痛和焦虑,因为疼痛和焦虑可能会导致患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情况,增加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对于患有出血性疾病的小孩,拔牙前要先进行凝血功能的纠正,确保拔牙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