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胃呕吐是怎么回事
反胃呕吐是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的复杂反射动作,分中枢性和周围性等类型,常见原因有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前庭功能、全身性疾病等,不同人群有特点及应对方式,诊断需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
一、反胃呕吐的定义
反胃呕吐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可分为中枢性呕吐和周围性呕吐等不同类型。
二、常见原因
1.消化系统疾病
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急性胃炎,多因食用刺激性食物、药物或感染等因素引起,患者胃黏膜受到刺激,导致胃蠕动紊乱出现反胃呕吐;幽门梗阻时,胃内容物排出受阻,大量积聚在胃内,引起反胃,随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常为宿食,有酸臭味。
肠道疾病:肠梗阻时,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梗阻以上部位强烈蠕动,引发反胃呕吐,呕吐物随梗阻部位高低不同而有差异,高位肠梗阻呕吐物多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呕吐物可呈粪样。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病原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常伴有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表现。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变部位影响颅内压调节,引起颅内压升高,进而引发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还可伴有偏瘫、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3.前庭功能障碍:如梅尼埃病,由于内耳迷路病变,影响前庭功能,刺激前庭神经核,导致反胃呕吐,常伴有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4.全身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同时伴有高热、寒战、皮肤瘀点等全身感染表现。
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代谢紊乱,血中酮体升高,刺激胃肠道出现反胃呕吐,同时有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血糖升高等表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可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呕吐,还伴有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现。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儿童
特点:儿童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感染、喂养不当等因素影响出现反胃呕吐。例如喂养过多、过快,或食物不易消化,都可能引起儿童反胃呕吐。
应对:对于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要注意合理喂养,少量多次进食。如果是感染因素导致,如病毒性肠炎引起的呕吐,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等方式补充。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呕吐次数、呕吐物性状等,若出现精神差、频繁呕吐、呕吐物带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2.孕妇
特点:孕期反胃呕吐较为常见,称为妊娠呕吐,多在怀孕早期出现,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
应对:一般轻度的妊娠呕吐通过调整饮食,如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等可缓解。若呕吐严重,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补液等方式补充营养和电解质。同时要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3.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反胃呕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胃肠道功能减退、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药物副作用等。例如一些老年人服用降压药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呕吐。
应对:老年人出现反胃呕吐时要谨慎对待,首先要排查是否是药物副作用引起,若怀疑是药物导致,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同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黑便等,警惕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情况,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四、诊断方法
1.详细病史采集
了解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呕吐物的性状(如是否有胆汁、血液、宿食等)、伴随症状(如腹痛、发热、头痛等)、既往病史(如消化系统疾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史等)、用药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近期服用过可能引起呕吐的药物,既往是否有胃溃疡病史等。
2.体格检查
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如腹部触诊了解是否有压痛、反跳痛、包块等,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是否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等。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有感染等情况;血生化检查可检测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判断是否存在代谢紊乱等;妊娠试验对于育龄期女性可排查是否妊娠相关呕吐。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胆胰脾等脏器情况,排查是否有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疾病;头颅CT或MRI可用于排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肿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