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有典型症状、伴随症状及特殊情况表现。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肩背、伴恶心呕吐、多数有38℃左右发热;伴随症状有部分患者出现黄疸、右上腹有压痛反跳痛;特殊情况如妊娠期急性胆囊炎需谨慎诊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少见但进展快且要注意特殊因素及治疗。
一、典型症状
1.腹痛
多为右上腹疼痛,开始时可为隐痛,随后可逐渐加重为阵发性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这是因为胆囊炎症刺激周围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牵涉痛。例如,有研究表明,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约80%-90%会出现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的情况,疼痛的发作往往与进食油腻食物等因素有关,因为进食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加重炎症刺激。
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急性胆囊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腹痛表现可能较为剧烈且易被忽视;老年人由于痛觉敏感度降低,腹痛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需高度警惕。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发生急性胆囊炎时,腹痛表现可能与非妊娠状态有所不同,但本质是胆囊炎症引起的神经刺激相关疼痛。
2.恶心、呕吐
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这是由于胆囊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反应。一般来说,恶心、呕吐的发生与胆囊炎症导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在一些研究中发现,约50%-70%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在腹痛发作时较为明显。
对于儿童患者,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其液体平衡;老年人发生恶心、呕吐时,要注意防止误吸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吞咽反射相对减弱,误吸风险较高。
3.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也可高达39℃以上。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防御反应,是由于炎症因子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所致。一般来说,急性胆囊炎患者出现发热提示炎症较为明显。有资料显示,约30%-50%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会有发热表现。
儿童急性胆囊炎发热时,要注意与其他儿童常见发热性疾病鉴别,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和病情发展与成人不同;老年人发热时,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其他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如合并肺部感染等,需要综合评估。
二、伴随症状
1.黄疸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因为胆囊炎症波及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梗阻,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出现黄疸。黄疸的出现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约10%-20%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会伴有黄疸。
对于老年患者,出现黄疸时要警惕同时合并胆道结石等疾病的可能,因为老年人胆道系统疾病相对常见;儿童出现黄疸合并急性胆囊炎时,要考虑先天性胆道异常等少见情况的可能。
2.右上腹压痛、反跳痛
查体时可发现右上腹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伴有反跳痛,这是腹膜炎的表现,提示胆囊炎症已经波及周围腹膜。右上腹压痛是急性胆囊炎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在临床检查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不同年龄人群查体时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配合度等问题,查体时压痛、反跳痛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老年人可能因为机体反应性降低,压痛、反跳痛可能不明显,但仍存在炎症波及腹膜的情况。
三、特殊情况表现
1.妊娠期急性胆囊炎
妊娠期女性发生急性胆囊炎时,腹痛等症状可能与非妊娠期相似,但由于妊娠生理变化,诊断和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胆囊的排空功能,从而增加急性胆囊炎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发现妊娠期急性胆囊炎的发生率约为0.1%-0.8%,其腹痛等症状可能被妊娠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等表现所掩盖,需要仔细鉴别。
对于妊娠期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非手术治疗等,若需要手术治疗,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手术方式。
2.小儿急性胆囊炎
小儿急性胆囊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小儿急性胆囊炎多与胆道蛔虫、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因素有关。患儿除了有腹痛、发热等表现外,可能还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由于小儿不能准确表达病情,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异常表现,一旦怀疑要及时就医。
小儿急性胆囊炎治疗时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小儿对脱水等情况耐受性较差,同时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且要尽量避免使用对小儿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