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脱发
可从观察头发数量、密度、粗细、状态变化来判断脱发情况,日常梳理、洗头时掉落数量异常,头皮暴露面积增大、局部头发变稀疏等是密度变化表现,头发变细是粗细变化体现,头发干枯无光泽、弹性差、生长异常等是状态变化情况,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会影响头发相关变化。
一、观察头发数量变化
(一)日常梳理掉落情况
正常情况下,每天头发的自然掉落数量约为50-100根。如果在日常梳理头发时,发现每次掉落的头发数量明显多于这个范围,例如一次梳理就掉落200根以上,那么就需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脱发的一个信号。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毛囊功能会逐渐衰退,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出现生理性的头发掉落增多情况;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会影响毛囊的正常代谢,也可能导致头发掉落异常增多;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甲状腺疾病等,也可能出现头发掉落数量异常的情况。
(二)洗头时掉落情况
洗头时如果发现头发大量脱落,同样要关注。一般正常洗头时,头发掉落数量在100根左右属于正常范围,如果超过这个数量较多,比如一次洗头掉落200根及以上,也提示可能存在脱发问题。不同年龄段人群情况不同,年轻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如过度节食减肥等,可能会在洗头时出现头发大量脱落;女性在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也可能出现洗头时头发掉落增多的情况,这属于生理性脱发的一种,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掉落量过多,也需要进一步评估。
二、观察头发密度变化
(一)整体头发密度
对着镜子从不同角度观察头皮,如果发现头皮暴露的面积明显比以前增大,或者原本浓密的头发变得稀疏,例如头顶、额角等部位的头发明显变稀,就可能存在脱发情况。年龄因素中,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会出现头顶和额角头发逐渐稀疏的情况;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导致头发整体密度下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营养不良,缺乏头发生长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矿物质(如锌等)等,会影响头发的生长,导致头发密度降低;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贫血等,也会影响头发的营养供应,进而影响头发密度。
(二)局部头发密度
仔细观察头皮的局部区域,比如头顶的某一块区域,对比左右两侧或前后不同时间的情况。如果发现局部区域的头发明显比周围区域稀疏,也要考虑脱发的可能。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局部头发稀疏,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头皮感染、先天性毛发发育异常等情况;对于青少年,可能与学习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导致局部头发密度降低。
三、观察头发粗细变化
(一)头发粗细的自我感知
用手指轻轻捻动头发,感受头发的粗细程度。如果发现头发明显变细,比以前摸起来细很多,也可能是脱发的表现之一。年龄较大的人群,头发自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变细;一些患有内分泌疾病的人群,如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头发会逐渐变细变软;长期使用某些不合适的美发产品,如过度烫发、染发等,也可能损伤头发,导致头发变细。
(二)头发粗细的对比观察
与自己头发以前的粗细程度进行对比,或者与身边其他人的头发粗细进行对比。如果发现自己的头发明显变细,那就需要警惕脱发的发生。不同性别在头发粗细上有一定的生理差异,但如果出现不符合自身正常生理状态的变细情况,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比如女性如果在非产后等特殊时期出现头发异常变细,要考虑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四、观察头发状态变化
(一)头发的光泽度和弹性
健康的头发通常有光泽且有一定弹性。如果发现头发变得干枯、没有光泽,弹性也变差,容易断裂,这可能是脱发的伴随表现。年龄增长会使头发的光泽度和弹性自然下降;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或者频繁使用电吹风高温吹发等,会损伤头发的角质层,导致头发光泽度和弹性降低;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肝病等,也可能影响头发的营养状况,进而出现光泽度和弹性的变化。
(二)头发的生长情况
正常情况下头发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如果发现头发生长缓慢,或者出现大量头发进入休止期而脱落的情况,也可能是脱发的信号。例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周期,导致头发生长异常和大量脱落;对于孕妇来说,在产后头发可能会进入休止期脱落期,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头发状态变化,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脱落量过多,也需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