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急性胰腺炎有多样症状与体征表现,症状包括突然发作且剧烈的腹痛(常中上腹,可放射,饮酒、饱餐等可诱发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多样,呕吐后腹痛多不缓解)、中度或少数高热(炎症反应致热,感染可加重发热)、累及胆道梗阻时出现黄疸、重症有低血压休克(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体征有腹部压痛、重症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多数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还有Grey-Turner征(两侧胁腹暗灰蓝)和Cullen征(脐周青紫)多见于重症。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特点: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也可偏左或偏右,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等,且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多数患者难以忍受。疼痛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稍有缓解。腹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轻者可持续数小时,重者可持续数天甚至更久。
2.影响因素:饮酒、饱餐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腹痛,对于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更易引发急性胰腺炎导致腹痛发作,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因机体反应性等有所不同,但本质特征相似,不过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观察来判断腹痛情况。
(二)恶心、呕吐
1.表现: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咖啡样物质。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
2.机制及相关因素: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恶心、呕吐。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有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从而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胃炎等,发生急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年龄因素上,儿童患者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恶心、呕吐可能更为频繁和严重。
(三)发热
1.特点: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发热一般在发病后持续一段时间,随着炎症的控制可逐渐消退。
2.相关机制与因素: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炎症反应会释放炎性介质,引起机体的发热反应。感染是导致发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胰腺炎症继发感染,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发热时需要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因为儿童对发热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而老年患者发热时要警惕可能存在的其他潜在感染或并发症风险。
(四)黄疸
1.出现情况:当胰腺炎累及胆道,引起胆道梗阻时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同时可伴有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
2.相关因素及影响:胆道梗阻是导致黄疸的主要原因,如胆总管结石嵌顿等情况可引发这种胆道梗阻进而出现黄疸。对于有胆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既往有胆管结石病史,发生急性胰腺炎时更易出现黄疸情况,年龄因素上,不同年龄段患者出现黄疸的机制类似,但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肝脏功能减退等,会影响黄疸的表现及治疗预后等。
(五)低血压和休克
1.严重情况表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较为常见,患者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等休克表现。
2.发生机制及相关人群: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大量炎性介质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同时,胰腺坏死等导致的出血等因素也可引起休克。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发生低血压和休克时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预后相对更差;儿童患者出现休克情况则提示病情非常危重,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压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多在上腹部,压痛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轻症患者压痛可能相对较轻,重症患者压痛较为明显且范围较广。
2.腹肌紧张:轻症患者腹肌紧张可不明显,重症患者可出现腹肌紧张,甚至呈板状腹,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坏死、腹膜炎等严重情况。
3.反跳痛:多数患者有反跳痛,这是腹膜炎的体征表现之一,说明炎症刺激到腹膜。
4.肠鸣音减弱:由于胃肠道功能受影响,患者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
(二)其他体征
1.Grey-Turner征:少数患者因胰腺出血可经腹膜后途径渗到腹壁下,致两侧胁腹部皮肤呈暗灰蓝色,称为Grey-Turner征。
2.Cullen征:若胰腺出血渗至皮下,致脐周皮肤青紫,称为Cullen征,这两种体征多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