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半月板损伤怎么办
半月板损伤评估包括症状表现(膝盖疼痛、肿胀等,不同人群有差异)、体格检查(麦氏征、研磨试验等)、影像学检查(X线排除骨性病变,MRI是金标准);治疗分非手术(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修整术适轻度撕裂、缝合术适血运好年轻患者);康复分早期(恢复活动度和肌力)、中期(平衡等训练,恢复日常活动)、后期(恢复运动能力);预防包括运动前热身、注意姿势强度、加强肌肉锻炼。
一、半月板损伤的评估
1.症状表现:膝盖半月板损伤后常见症状有膝盖疼痛,尤其在上下楼梯、深蹲或扭转膝盖时疼痛加剧,还可能出现膝盖肿胀、弹响或卡顿感。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因活动相对较少,疼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中老年人群可能因本身存在关节退变等情况,症状可能更易被其他因素混淆。有运动损伤病史或长期重体力劳动史的人群更易发生半月板损伤。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一系列体格检查,如麦氏征、研磨试验等。麦氏征检查时患者仰卧,医生将患者患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一手握住足部,一手固定膝关节,然后将小腿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同时伸直膝关节,若出现疼痛或弹响则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研磨试验是患者俯卧,膝关节屈曲90度,医生将小腿下压并作内外旋活动,若引起疼痛则可能为半月板损伤。
3.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膝关节X线、磁共振成像(MRI)。X线可排除其他骨性病变,如骨折等;MRI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程度等。
二、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休息与制动:急性半月板损伤时需休息,避免患肢负重,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限制膝关节活动,给损伤的半月板创造修复的条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特点,更要严格制动,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影响膝关节正常发育;中老年患者制动时要注意定期检查,防止长期制动导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物理治疗:急性期过后可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交替使用(急性期72小时内冷敷,之后热敷)、超声波治疗、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冷敷能缓解疼痛和肿胀。物理治疗对各年龄人群均适用,但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或冻伤皮肤。
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膝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稳定膝关节,促进半月板损伤的修复。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训练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训练影响生长;中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训练计划。
2.手术治疗
半月板修整术:适用于半月板损伤程度较轻、边缘有少量撕裂的情况。通过手术将损伤的半月板边缘修整,保留更多的半月板组织。
半月板缝合术:对于损伤部位血运较好的年轻患者,可考虑半月板缝合术,试图修复损伤的半月板。但手术有一定的失败率,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
三、康复与预防
1.康复阶段
早期康复:非手术治疗或术后早期康复主要以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和周围肌肉力量为主。继续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可从简单的直腿抬高开始。
中期康复:随着恢复进展,可增加平衡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如单腿站立训练等,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同时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后期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能力,进行慢跑、球类等运动前的专项训练,确保膝关节在运动中能正常发挥功能。
2.预防措施
运动前准备: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操等,让膝关节适应即将进行的运动。不同年龄人群热身方式和时间有所不同,儿童热身时间可相对较短但要保证充分;中老年人群热身要更缓慢,避免过度拉伸。
运动姿势与强度:运动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膝关节过度扭转。控制运动强度,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尤其是对膝关节负荷较大的运动,如长时间跑步、频繁深蹲等。对于有膝关节既往损伤史的人群,要更加注意运动姿势和强度的调整。
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锻炼:通过日常锻炼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如进行靠墙静蹲、平板支撑等锻炼。这有助于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半月板损伤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儿童可进行简单的游戏式锻炼来增强肌肉力量;中老年人群可选择相对温和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等同时锻炼肌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