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质疏松吃什么钙
老年补钙需关注钙剂种类及特点,碳酸钙含钙高适合胃酸正常老人,枸橼酸钙适合胃酸缺乏等老人,磷酸钙相对应用少;选择钙剂要结合饮食、个体健康状况,把握剂量;还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适度运动、阳光照射等辅助措施促进钙吸收。
一、钙剂的种类及特点
(一)碳酸钙
特点:碳酸钙含钙量高,约为40%,是市面上常见的钙剂之一。其吸收需要胃酸参与,在胃酸作用下分解为钙离子被人体吸收,适合胃酸分泌正常的老人。有研究表明,碳酸钙能有效提高老人骨密度,对改善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例如,相关临床研究显示,长期服用碳酸钙补充剂的骨质疏松老人,骨密度下降速度明显减缓。
适用情况:适用于一般状况良好、胃酸分泌正常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二)枸橼酸钙
特点:枸橼酸钙的吸收不需要胃酸参与,可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下溶解,对胃肠道刺激较小,尤其适合胃酸缺乏或服用了抑制胃酸药物的老人。它的生物利用度也较高,能较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多项研究发现,枸橼酸钙在提高血钙水平、改善骨代谢方面有良好表现,且不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这与它的代谢特点有关,它可以酸化尿液,但不会像某些钙剂那样显著增加尿钙排泄。
适用情况:适合胃酸分泌不足、正在服用抑酸药物以及有泌尿系统结石风险倾向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三)磷酸钙
特点:磷酸钙的含钙量相对碳酸钙稍低,约为39%,但它在维持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有独特作用。其吸收过程相对复杂,受体内磷代谢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过有研究发现,磷酸钙对于骨基质的形成和维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从多个方面参与骨质疏松的改善。
适用情况:对于骨基质代谢有特殊需求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能有一定适用价值,但相对前两者应用相对较少。
二、选择钙剂的注意事项
(一)结合饮食情况
老人在选择钙剂时要考虑日常饮食摄入情况。如果老人日常饮食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不足,如缺乏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那么在选择钙剂时,可能需要优先考虑那些有助于促进钙吸收的钙剂,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例如,若老人很少晒太阳且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少,选择含有维生素D辅助吸收的钙剂会更有利于钙的吸收利用。
(二)考虑个体健康状况
有肾脏疾病的老人在选择钙剂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肾脏对钙的代谢有重要作用,肾功能不全的老人排泄钙的能力可能下降,容易导致高钙血症等问题。所以这类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钙剂,并且要密切监测血钙水平。而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老人,如胃溃疡老人,要避免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大的钙剂,像碳酸钙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症状,应优先选择枸橼酸钙等对胃肠道刺激小的钙剂。
(三)剂量的把握
老人补充钙剂要注意合适的剂量。一般来说,元素钙的每日摄入量建议在800-1200mg。但具体剂量要根据老人的年龄、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等因素调整。例如,对于轻度骨质疏松的老人,每日补充800mg左右的元素钙可能就足够;而对于骨质疏松较严重的老人,可在医生评估后适当增加剂量,但一般不超过1200mg/日,因为过量补钙可能会引起便秘、肾结石等不良反应。
三、其他辅助措施促进钙吸收
(一)维生素D的补充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老人可以通过适当补充维生素D来辅助钙的吸收。可以通过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深海鱼类等,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钙剂联合补充能更好地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例如,一项为期数年的研究发现,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仅补充钙剂的患者。
(二)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钙的吸收和利用也有帮助。适当的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刺激骨骼,促进骨形成,有助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运动还能改善老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而跌倒会加重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风险。例如,每周坚持3-5次适度的散步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能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三)阳光照射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老人适当晒太阳有助于钙的吸收。一般建议老人在天气晴朗时,每天进行15-30分钟的户外活动,让皮肤适当暴露在阳光下,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晒导致皮肤损伤。例如,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选择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晒太阳,每次15分钟左右,每周多次,能起到一定的促进维生素D合成、辅助钙吸收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