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惊厥是什么症状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由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放电致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收缩伴意识障碍,不同年龄段宝宝惊厥症状表现不同,发作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情况,常见病因有感染性(颅内感染、颅外高热惊厥)和非感染性(癫痫、代谢紊乱),家长需冷静、及时就医并观察后续表现。
一、惊厥的定义
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导致的全身或局部肌肉群突然不自主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二、不同年龄段宝宝惊厥的常见症状表现
(一)新生儿期惊厥
1.症状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轻微的局部肌肉抽搐,如眼脸抽动、面部小抽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或轻微的肢体抽动等,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惊厥表现往往不具有典型的大发作特征,容易被忽视。这与新生儿的神经传导通路尚未完全成熟有关,其大脑皮层的抑制功能较差,较小的刺激就可能引发异常放电,但表现较为隐晦。
2.病因相关表现:如果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的惊厥,可能还会伴有肤色改变、前囟张力改变等表现;若是低血糖引起的惊厥,可能同时有血糖降低相关的反应,如反应差、喂养困难等。
(二)婴儿期惊厥
1.典型大发作表现:可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表现为四肢强直、抽动,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色发绀,意识丧失。这是因为婴儿期大脑皮层逐渐发育,但仍未完全成熟,异常放电容易扩散引起全身反应。
2.伴随症状:可能伴有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等表现,部分婴儿惊厥发作后会出现嗜睡等情况。
(三)幼儿期惊厥
1.发作形式多样:除了大发作外,还可能出现局限性抽搐,如一侧肢体的抽动,同时意识障碍程度相对婴儿期可能稍轻,但仍需要引起重视。这与幼儿的大脑局部区域功能逐渐分化,但协调能力还不完善有关,局部的异常放电可能导致局限性的肌肉活动异常。
2.其他表现:可能伴有发热(如果是感染性病因导致的惊厥,常伴有发热),发热时体温可高达38℃以上,此时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高热也可能诱发惊厥再次发作。
三、惊厥发作的紧急处理要点(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宝宝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这是因为宝宝惊厥发作时可能会有呕吐情况,侧卧可以利用重力让呕吐物流出,避免堵塞气道,保障呼吸顺畅,符合儿科安全护理中保持气道通畅的原则。
2.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尽量记录惊厥发作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抽搐部位等情况,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四、可能导致宝宝惊厥的常见病因及相关表现关联
(一)感染性病因
1.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除了惊厥表现外,常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表现。这是因为病原体感染颅内,引起颅内炎症反应,刺激神经细胞导致异常放电引发惊厥,同时炎症反应会导致发热、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2.颅外感染:如高热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5岁的宝宝,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体温突然升高时发生惊厥,一般体温在38.5℃以上时容易出现,惊厥多为全身性、短暂性,发作后宝宝精神状态大多较好。这是因为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感染引起的体温骤升容易诱发大脑异常放电导致惊厥。
(二)非感染性病因
1.癫痫:如果是癫痫导致的惊厥,可能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且每次惊厥的表现可能相对固定,部分宝宝可能有家族癫痫病史。这是由于脑部存在异常的癫痫病灶,导致反复出现异常放电引发惊厥。
2.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等,低血糖导致的惊厥常发生在空腹时,宝宝可能有喂养不足等情况,伴有多汗、面色苍白、反应差等表现;低血钙导致的惊厥常伴有手足抽搐、烦躁不安等表现,这与钙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调节作用有关,血钙降低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惊厥。
五、特殊人群(宝宝)惊厥的温馨提示
1.家长需保持冷静:当宝宝发生惊厥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要按照上述紧急处理方法正确操作,保持镇定才能更好地应对宝宝的惊厥情况,体现对宝宝的人文关怀,因为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宝宝的情况以及后续的处理。
2.及时就医:无论宝宝惊厥是何种原因引起,都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为不同病因导致的惊厥处理和预后不同,及时明确病因才能给予宝宝正确的后续治疗和护理。
3.观察后续表现:在带宝宝就医途中及就医后,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惊厥是否再次发作等情况,并告知医生宝宝的详细情况,包括惊厥发作的具体表现、发作前后的相关情况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