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不止怎么办
及时止血可通过局部压迫(用干净纱布棉球咬压10-15分钟)和冷水漱口(含漱10-30秒)。牙龈出血不止需找原因针对性处理,口腔局部因素有牙龈炎(需牙周洁治)、牙周炎(综合治疗且控血糖)、牙龈外伤(避免刺激,严重就医);全身性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查血常规等)、糖尿病(控血糖、保口腔卫生)。日常要正确刷牙(巴氏法,软毛,早晚超3分钟)、用牙线(清邻面)、定期口腔检查(6-12个月一次)来护理预防。
一、及时止血的应急处理
1.局部压迫止血:
找到干净的纱布或棉球,将其放置在牙龈出血的部位,用力咬住,一般持续压迫10-15分钟。通过压迫可以促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因轻微牙龈损伤导致的出血,这种方法通常能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例如,日常生活中因刷牙时用力不当导致的牙龈小面积出血,通过局部压迫往往可以快速止血。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在进行局部压迫止血时,要注意安抚其情绪,避免因紧张不配合导致压迫效果不佳。老年人进行局部压迫止血时,要选择合适大小的纱布或棉球,确保压迫到位。
2.冷水漱口:
可以用冷水含漱,每次含漱10-30秒,然后吐出。冷水能使局部血管收缩,有助于减少出血。比如在运动后出现牙龈少量出血的情况,及时用冷水漱口能帮助止血。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含漱的水量,避免误吞。老年人如果牙齿松动等情况,含漱冷水时要小心,防止摔倒等意外。
二、查找牙龈出血不止的原因并针对性处理
1.口腔局部因素
牙龈炎:
牙龈炎是牙龈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堆积在牙龈边缘,引起牙龈组织的炎症,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牙周洁治,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一般通过超声波洗牙等方式,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牙龈炎症会逐渐消退,出血情况也会改善。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牙龈炎症,所以在治疗后更要注意戒烟或者减少吸烟量。儿童如果患有牙龈炎,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比如教导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牙周炎:
牙周炎比牙龈炎更严重,除了牙龈出血,还可能伴有牙龈萎缩、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周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进行,包括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等)、牙周手术治疗等。患者需要定期复诊,维护牙周健康。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合并牙周炎,由于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所以控制血糖也是治疗牙周炎的重要环节。老年人患有牙周炎的概率相对较高,要更加注重口腔的日常维护和定期口腔检查。
牙龈外伤:
比如刷牙用力过猛、使用过硬的牙刷、食用过硬的食物等导致牙龈受到外伤而出血不止。这种情况首先要避免继续刺激牙龈,然后根据损伤程度进行处理。如果损伤较轻,一般在停止刺激后出血会逐渐停止;如果损伤较严重,可能需要就医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清创等。儿童在玩耍时可能不小心导致牙龈外伤,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口腔情况,如有出血不止要及时就医。
2.全身性疾病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
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牙龈出血不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障碍,患者除了牙龈出血,还可能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如果怀疑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不止,需要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积极配合血液科医生进行治疗,同时在口腔护理时要格外轻柔,避免加重出血。老年人本身可能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潜在风险,要定期进行血液方面的检查。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出现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等,进而导致牙龈出血不止。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在稳定的范围内,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等。儿童糖尿病患者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也要重视口腔卫生和血糖控制,防止出现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
三、日常口腔护理与预防
1.正确刷牙:
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除牙龈沟内的牙菌斑,减少牙龈炎症的发生。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刷牙方法略有不同,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注意刷牙的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牙龈。老年人如果有牙齿松动等情况,刷牙时更要轻柔。
2.使用牙线:
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牙线可以深入到牙刷难以清洁的牙缝部位,预防牙龈疾病的发生。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帮助其使用牙线,但要注意指导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损伤牙龈。老年人如果牙齿间隙较大等情况,使用牙线能更好地清洁口腔。
3.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治。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并及时处理。儿童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龋齿、牙龈炎等问题并进行干预。老年人由于口腔问题相对较多,更要定期检查,维护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