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腰肌筋膜炎
腰肌筋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康复锻炼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休息与姿势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康复锻炼包括腰部伸展运动和核心肌群训练;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治疗各有注意要点,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注意治疗安全与锻炼循序渐进,女性妊娠期、哺乳期谨慎用药及调整姿势。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姿势调整
对于腰肌筋膜炎患者,充足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久坐、久站或弯腰等不良姿势。例如,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群,每隔30-60分钟应起身活动一下,伸展腰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对于有不良姿势习惯的人群,如长期弯腰劳作的工人,需要纠正姿势,保持腰部的正常生理曲度,这有助于减轻腰肌筋膜的压力,促进炎症的消退。不同年龄的人群都需要注意姿势调整,年轻人可能因为工作或生活习惯容易出现姿势问题,老年人则可能因为肌肉力量下降更需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以预防和缓解腰肌筋膜炎。
可适当进行一些轻柔的腰部活动,如散步、慢走等,促进腰部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筋膜炎症。
2.物理治疗
热敷: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腰部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血液循环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热敷的效果可能更明显,能加速局部代谢,帮助炎症物质的吸收。但如果皮肤有破损或感觉异常等情况则不适合热敷。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能够深入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炎症。通过特定的红外线治疗仪对腰部进行照射,每次照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天1-2次。不同皮肤敏感度的人群需要注意照射距离和时间,皮肤敏感者要适当缩短时间并调整距离,避免烫伤。
按摩: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缓解筋膜的痉挛状态。按摩时力度要适中,由专业的按摩师进行操作,每次按摩时间约15-20分钟。对于一些因工作压力大导致腰肌紧张的人群,定期按摩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腰肌筋膜炎,但如果腰部有急性损伤等情况则不适合按摩,需要先咨询医生。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腰肌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是否有胃肠道疾病等。对于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要谨慎,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更要注意,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
三、康复锻炼
1.腰部伸展运动
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如仰卧位腰部拱桥运动。具体做法是:患者仰卧在床上,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0-30秒,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做10-15个。这种运动适合大多数腰肌筋膜炎患者,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可适当减少动作幅度和次数。
站立位腰部伸展运动,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向上伸直,然后身体向一侧弯曲,感觉腰部肌肉被拉伸,保持15-20秒后换另一侧,重复3-5次。这种运动可以在日常站立时进行,有助于放松腰部肌肉,预防和缓解腰肌筋膜炎。
2.核心肌群训练
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增强腰部的稳定性,预防腰肌筋膜炎的复发。例如平板支撑运动,患者俯卧,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坚持30-60秒为一组,每次进行3-5组。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平板支撑的坚持时间和组数可适当调整,年轻人可以逐渐增加坚持时间和组数,老年人则根据自身体能适当减少。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腰肌筋膜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多与不良姿势或过度活动有关。儿童在治疗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不良姿势、进行轻柔的适合儿童的腰部活动等。避免使用成人的一些药物治疗方法,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与成人不同,药物代谢等方面有差异。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腰部的不适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处理。
2.老年人
老年人腰肌筋膜炎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性。物理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强度和方法,如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按摩力度要轻柔。药物治疗时要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有副作用的药物,需要在医生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后合理选择药物。同时,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的体能和恢复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项目,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腰部损伤加重。
3.女性
女性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发生腰肌筋膜炎时,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妊娠期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采用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等非药物方法。哺乳期用药也需要考虑药物对乳汁的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乳汁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在姿势调整方面,女性可能因为怀孕或哺乳等特殊生理阶段容易出现腰部受力不均等情况,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如哺乳时选择合适的座椅高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