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的禁忌症
拔牙存在多种相关禁忌症,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如出血性疾病、贫血)、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未控制的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口腔局部急性炎症(如急性牙髓炎等急性期、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期)、糖尿病、妊娠期以及恶性肿瘤相关情况(口腔局部肿瘤处于放疗区域内等),不同情况有相应不宜拔牙或需谨慎评估拔牙的要求,如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易出血不止,未控制高血压拔牙易致心脑血管意外等。
一、血液系统疾病相关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拔牙后极易发生严重出血且难以止住。因为正常的拔牙创口需要依靠凝血机制形成血凝块来止血,而此类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无法有效形成血凝块,会导致出血不止,甚至危及生命。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也相对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增加的情况,因为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所以一般建议月经期间尽量避免拔牙,若必须拔牙需做好充分的凝血相关评估及准备。儿童患者若存在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相关问题,更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自身凝血调节机制尚不完善,拔牙风险更高。
2.贫血: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机体携氧能力下降,拔牙过程中可能因缺氧导致头晕、心悸等不适,且术后恢复也会受到影响。贫血会使身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拔牙时的创伤刺激可能进一步加重缺氧状态,不利于创口愈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重度贫血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来支持细胞代谢等过程;成年女性贫血可能与月经失血、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相关,拔牙时需综合考虑贫血程度及潜在风险。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禁忌症
1.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高于180/100mmHg时,拔牙过程中由于疼痛、紧张等因素可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弹性等已存在一定问题,拔牙时的应激反应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对较弱,血压波动更难控制,所以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拔牙前必须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且安全的范围内,一般建议先将血压控制到180/100mmHg以下再考虑拔牙。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同样存在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2.心力衰竭:处于心力衰竭急性期的患者,拔牙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急性左心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拔牙的创伤刺激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对于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在拔牙前需由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状态,只有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期时才可以谨慎考虑拔牙,儿童患者若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的心力衰竭情况,更是需要极其谨慎的评估,因为儿童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差。
3.冠心病: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拔牙属于禁忌,因为此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再次诱发心肌缺血、梗死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已存在狭窄等病变,拔牙时的应激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冠心病患者,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往往更严重,风险更高;儿童先天性冠心病患者情况则更为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评估拔牙风险。
三、口腔局部急性炎症相关禁忌症
1.急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等急性炎症期:此时拔牙容易导致炎症扩散,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因为急性炎症期局部组织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细菌等容易随着血液或淋巴液扩散,而且拔牙创口会成为细菌入侵的途径。对于儿童患者,口腔局部急性炎症时拔牙风险更大,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炎症扩散可能更快更严重,需要先通过抗炎等治疗控制炎症后再考虑拔牙。
2.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期:此时拔牙会导致炎症扩散,并且创口不易愈合。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时,局部软组织红肿、疼痛,拔牙会进一步刺激炎症部位,加重感染情况。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期,都需要先进行局部冲洗、抗炎等治疗,待炎症缓解后再择期拔牙。
四、糖尿病相关禁忌症
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容易发生感染,且创口愈合困难。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创口的修复。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在拔牙前都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且全身情况稳定时才可以考虑拔牙。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控制需要更加精准,拔牙时更要严格把控血糖水平及全身状况。
五、妊娠期相关禁忌症
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宜拔牙,前3个月拔牙可能引起流产,后3个月拔牙可能引起早产。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会影响口腔局部情况,而且孕妇对疼痛等刺激的耐受性相对降低,拔牙时的创伤等可能诱发流产或早产。对于妊娠期女性,若必须拔牙,需要在妊娠4-6个月期间,且由口腔科和妇产科医生共同评估后谨慎进行。
六、恶性肿瘤相关禁忌症
口腔局部肿瘤患者,若处于肿瘤放疗区域内,拔牙可能导致放射性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所以一般放疗前3-5年内不宜拔牙。因为放疗会导致局部骨组织血供下降、成骨细胞活性受抑制等,拔牙后创口难以愈合,容易发生放射性骨坏死。对于不同年龄患恶性肿瘤需要拔牙评估的患者,都要根据肿瘤的分期、放疗情况等综合判断拔牙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