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骨折是什么意思
病理性骨折是骨骼因本身病变(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症致骨质破坏)在轻微外力下发生的骨折。常见疾病因素有骨肿瘤相关(原发性、转移性)和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有疼痛、局部肿胀畸形、活动受限,诊断靠影像学(X线、CT、MRI)和实验室检查。治疗需针对基础疾病(骨肿瘤或骨质疏松症)及处理骨折(保守或手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防骨折、积极抗骨质疏松及康复训练;儿童骨肿瘤致骨折要综合考虑生长发育;绝经后女性要补充相关物质、调整生活方式防骨折,骨折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一、病理性骨折的定义
病理性骨折是指骨骼由于本身存在病变,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质破坏等,在受到轻微外力甚至没有明显外力作用下就发生的骨折。例如,骨肿瘤会使骨组织的结构和强度被破坏,正常的骨骼承重能力下降,此时即使是日常的活动,像走路、弯腰等,都可能引发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质量下降,骨骼变得脆弱,也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
二、常见引发病理性骨折的疾病因素
1.骨肿瘤相关
原发性骨肿瘤:如骨肉瘤,它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肿瘤细胞会破坏骨组织的正常结构,使骨的强度大幅降低,极易发生骨折;软骨肉瘤也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肿瘤生长会侵蚀软骨及周围骨质,导致骨骼脆弱,引发病理性骨折。
转移性骨肿瘤:许多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会转移到骨骼,例如乳腺癌、肺癌等转移至骨,肿瘤细胞在骨内生长、增殖,破坏骨组织,进而引起病理性骨折。据相关研究,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中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较高。
2.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的丢失;老年人的骨代谢功能减退,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密度降低。当骨密度低于一定程度时,骨骼的抗压、抗折能力明显下降,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像从椅子上起身、咳嗽等,都可能引发骨折,这种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属于病理性骨折范畴。
三、病理性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
疼痛: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且疼痛较为剧烈,与一般因单纯外力导致的骨折疼痛相似,但病理性骨折患者往往有基础疾病导致的骨痛基础,骨折后疼痛会加剧。例如骨肿瘤患者原本就有肿瘤部位的疼痛,发生病理性骨折后疼痛会更明显。
局部肿胀、畸形:骨折部位可能出现肿胀,由于骨骼结构被破坏,还可能出现肢体的畸形,如骨折端移位导致的肢体短缩、成角等畸形。
活动受限:骨折部位所在的肢体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的肢体运动,如上肢骨折后无法正常持物、下肢骨折后无法正常行走等。
2.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发现骨折线以及骨骼是否存在病变,如骨肿瘤导致的骨质破坏等情况,但对于一些早期的、细微的骨质病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的内部结构,对于发现骨肿瘤的范围、骨折端的细节等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理性骨折的情况,例如可以明确骨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等。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对于发现骨髓内的病变、软组织肿块等情况更为敏感,在诊断骨肿瘤以及判断病理性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情况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实验室检查:对于怀疑有肿瘤相关的病理性骨折,可能需要进行血液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肿瘤性病变。例如,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恶性肿瘤及其骨转移等情况。
四、病理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1.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如果是骨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原发性骨肿瘤,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若为恶性肿瘤还可能需要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对于转移性骨肿瘤,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为主,可能采用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控制肿瘤进展,同时针对骨折进行相应处理。
如果是骨质疏松症导致的病理性骨折,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以增加骨密度,预防再次发生病理性骨折。
2.骨折的处理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骨折端稳定、没有明显移位的病理性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支具固定等,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但保守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且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基础疾病的进展情况。
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端移位明显、不稳定的病理性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力学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例如,对于长骨的病理性骨折,可能采用钢板、髓内钉等内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多存在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较高。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的体位改变,防止发生骨折。同时,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要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在康复过程中,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但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再次骨折。
2.儿童
儿童发生病理性骨折相对较少,但如果是儿童期的骨肿瘤等疾病导致的病理性骨折,需要特别重视。儿童骨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在治疗骨肿瘤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骨折处理方面,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尽量采用微创的手术方式等。并且要密切关注儿童骨折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复查。
3.女性绝经后人群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这类人群要注意补充雌激素相关的治疗(在医生评估后)以及钙剂、维生素D等,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每天适当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均衡饮食等,降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在发生病理性骨折后,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雌激素水平对骨代谢的影响,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