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怎么办
肠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病因、好发人群及生活方式诱因有别;临床表现包括腹泻、腹痛等一般症状及发热、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非药物干预有饮食调整(急性期和缓解期饮食不同)、休息与保暖;药物治疗根据类型选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调节肠道菌群药物、保护肠道黏膜药物等;儿童肠炎要重视补液和谨慎用药,老年人肠炎要预防并发症和管理基础疾病,肠炎处理需综合个体情况,非药物与药物治疗合理结合且特殊人群要针对性处理。
一、肠炎的定义与常见类型
肠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常见类型有感染性肠炎(如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感染、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等引起)、非感染性肠炎(如缺血性肠炎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有关、放射性肠炎与放疗相关)。不同类型肠炎的病因不同,感染性肠炎多与接触污染的食物、水源等有关,非感染性肠炎则与自身免疫、放疗等特定因素相关。年龄方面,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感染病毒性肠炎;老年人因血管调节功能差等因素,缺血性肠炎相对多见。生活方式上,饮食不规律、长期大量饮酒等可能增加非感染性肠炎风险。有肠道基础疾病或接受放疗的人群易患相应类型的非感染性肠炎。
二、肠炎的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
1.腹泻:是肠炎常见症状,感染性肠炎腹泻程度可因病因不同而异,如细菌性痢疾可能出现脓血便,每天腹泻次数较多;病毒性肠炎多为稀水样便。非感染性肠炎腹泻特点也各有差异,缺血性肠炎腹泻可能伴有腹痛等。年龄较小的儿童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需密切关注。老年人腹泻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2.腹痛:感染性肠炎腹痛性质多样,如细菌性肠炎可能为阵发性绞痛;非感染性肠炎如缺血性肠炎腹痛多为突发的剧烈腹痛。不同年龄人群对腹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二)伴随症状
1.发热:感染性肠炎常伴有发热,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能出现体温升高,病毒性肠炎也可能有不同程度发热。年龄小的儿童发热可能更易出现惊厥等并发症,需及时处理。老年人发热可能掩盖病情,需谨慎判断。
2.恶心、呕吐:部分肠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儿童呕吐可能导致脱水,要注意补液等处理。
三、肠炎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的饮食情况、接触史、旅行史等,对于感染性肠炎的诊断很重要。比如是否食用过不洁食物、是否到过疫区等。不同年龄患者的病史采集重点不同,儿童需询问家长关于喂养、接触感染源等情况;老年人要了解既往肠道疾病史、放疗史等。
(二)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情况等。感染性肠炎可能出现腹部不同程度压痛,缺血性肠炎可能有腹部固定部位的压痛等。
2.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血压等,发热提示感染可能,血压变化可能与肠炎引起的脱水等情况相关。老年人生命体征变化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感染性肠炎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性肠炎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血常规变化特点与成人不同。
2.粪便检查:粪便常规可观察有无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粪便培养有助于明确感染性肠炎的病原体。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对于缺血性肠炎等可能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观察肠道形态等。
2.结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对于诊断肠炎及明确病因有重要意义,如观察是否有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改变。
四、肠炎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饮食调整
1.急性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稀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纤维食物,防止加重肠道负担。儿童急性期饮食要保证营养同时易于消化,可适当增加粥类、蒸蛋等食物;老年人饮食要注意软烂,避免过硬食物。
2.缓解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等)摄入,避免再次食用不洁食物。
(二)休息与保暖
1.休息: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儿童要保证足够睡眠,老年人也需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保暖: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寒冷季节或腹部受凉易加重肠炎症状,儿童和老年人更要重视腹部保暖,可适当增加衣物、使用暖水袋等。
五、肠炎的药物治疗原则(仅说明药物名称)
(一)感染性肠炎
1.抗生素: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抗生素,如细菌性痢疾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等,但需注意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儿童一般避免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
2.抗病毒药物:病毒性肠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部分病毒感染严重的情况可能使用特定抗病毒药物,但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
(二)非感染性肠炎
1.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如双歧杆菌等,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炎症状,儿童和老年人均可使用,但要注意药物剂型等适应情况。
2.保护肠道黏膜药物:如硫糖铝等,可保护肠道黏膜,促进黏膜修复。
六、特殊人群肠炎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肠炎
1.补液重要性:儿童腹泻易导致脱水,要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症状(如口渴、尿少、眼窝凹陷等),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就医静脉补液。
2.药物谨慎使用: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一些成人止泻药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老年人肠炎
1.并发症预防:老年人肠炎易引发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要定期监测电解质、营养状况等,必要时进行相应补充。
2.基础疾病管理: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肠炎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病情,要注意肠炎治疗与基础疾病治疗的协同,如糖尿病患者肠炎时要注意血糖监测与控制。
总之,肠炎的处理要根据具体类型、患者个体情况等综合进行,非药物干预与药物治疗需合理结合,特殊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与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