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有口腔局部和全身因素,口腔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不良修复体、外伤等;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其他全身性疾病等。其表现有不同程度出血及伴随症状,相关检查包括口腔检查和血液检查。预防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全身疾病;应对需针对口腔局部问题和全身因素分别采取相应措施,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表现和处理有差异。
一、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1.口腔局部因素
牙菌斑、牙结石: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它们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研究表明,超过70%的牙龈出血患者与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刺激有关,长期存在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会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使牙龈的血管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习惯不佳,也可能出现牙菌斑堆积,进而导致牙龈出血;成年人由于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更容易形成牙结石和牙菌斑;老年人牙龈萎缩后,牙结石更容易附着,也易出现牙龈出血情况。
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牙菌斑引起。牙龈会出现红肿、质地松软等表现,轻轻触碰就容易出血。青少年由于身体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更容易患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也易发生妊娠期牙龈炎,出现牙龈出血现象;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增加牙龈炎发生的几率,从而导致牙龈出血。
牙周炎: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疾病,除了牙龈出血外,还会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牙周炎会破坏牙周组织的支持结构,使得牙龈的附着丧失,进一步加重牙龈出血的情况。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并发牙周炎,出现牙龈出血且不易愈合的情况;吸烟者患牙周炎的风险高于非吸烟者,且病情往往更严重,牙龈出血症状也更明显。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不断摩擦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炎症和出血。老年人佩戴假牙后,如果没有定期清洁和调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些人因牙齿修复后未达到良好的适配性,也会导致牙龈长期受到刺激而出血。
外伤:刷牙用力过猛、使用过硬的牙刷、啃咬坚硬食物等都可能导致牙龈局部损伤,引起出血。儿童在玩耍时可能意外碰撞到牙齿,导致牙龈受伤出血;老年人牙齿咀嚼功能下降,啃咬硬物时更易损伤牙龈。
2.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会表现为牙龈自发性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会影响凝血机制,也常出现牙龈出血症状,且往往出血较为严重且不易止住。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出现牙龈出血情况,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老年人如果本身有血液系统疾病的基础,牙龈出血可能是疾病活动的一个表现。
内分泌紊乱: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出血;青春期少年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更容易滋生,同时高血糖环境也不利于牙龈组织的修复,容易导致牙龈出血。
其他全身性疾病:像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疾病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牙龈出血。老年人如果患有这些全身性疾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病情可能相对复杂,牙龈出血也可能是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
二、牙龈出血的表现及相关检查
1.表现
出血程度:轻度牙龈出血可能仅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出现少量血丝;中度出血可能在刷牙时出血较多,呈点滴状;重度出血则可能自发性出血,出血不易止住。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牙龈出血如果是外伤引起,可能出血相对较明显但一般能较快发现原因;老年人牙龈出血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导致,可能出血情况相对隐匿,且可能伴有其他全身不适症状。
伴随症状:牙龈炎、牙周炎引起的牙龈出血常伴有牙龈红肿、疼痛;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可能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牙龈出血可能伴有月经紊乱等内分泌相关症状。
2.相关检查
口腔检查:医生会通过视诊、探诊等方法检查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以及是否有牙菌斑、牙结石、牙周袋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口腔检查需要更耐心的沟通和操作;老年人可能因牙齿问题较多,检查时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口腔各部位情况。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排查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儿童进行血液检查时要注意采血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老年人进行血液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
三、牙龈出血的预防与应对
1.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儿童需要家长帮助指导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老年人如果牙齿松动等情况,可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
定期口腔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发现和处理牙菌斑、牙结石等问题。不同年龄人群都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可每半年检查一次;老年人由于口腔问题较多,建议每季度检查一次。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等,有助于增强牙龈的抵抗力。吸烟者应尽量戒烟,饮酒者应适量饮酒;儿童和老年人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控制全身疾病:患有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以减少牙龈出血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2.应对措施
口腔局部问题导致的出血:如果是牙菌斑、牙结石引起,应及时洗牙清除;如果是牙龈炎,通过洗牙、局部用药等治疗后一般可缓解;如果是牙周炎,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儿童牙龈炎通过良好的口腔卫生护理和适当治疗后恢复较快;老年人牙周炎治疗相对复杂,需要长期维护口腔健康。
全身因素导致的出血: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在口腔局部采取止血等对症处理措施。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口腔的护理和预防感染;老年人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加强口腔的清洁和观察,防止出血加重引起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