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牙龈出血
刷牙牙龈出血常见口腔局部因素如牙菌斑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不良修复体、外伤等,全身因素如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其他全身性疾病等;应对措施包括口腔局部处理(保持口腔清洁、洗牙、治疗炎症、调整修复体、避免过度刷牙)和全身因素相关处理(针对血液、内分泌等疾病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期女性、老年人牙龈出血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需根据各自情况采取相应口腔卫生及就医等措施来应对牙龈出血问题。
一、刷牙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1.口腔局部因素
牙菌斑、牙结石:牙菌斑是不断沉积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群落,牙结石则是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的坚硬物质。它们长期刺激牙龈,会导致牙龈发炎、红肿,在刷牙时容易出血。例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超过80%的牙龈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牙菌斑和牙结石问题,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使牙龈组织变得脆弱,刷牙时受到机械刺激就会出血。
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牙菌斑引起。炎症会使牙龈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刷牙时轻轻触碰就会导致出血。青少年和成年人中牙龈炎的发生率较高,这与他们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比如经常吃甜食、口腔清洁不彻底等情况容易诱发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
牙周炎: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疾病,除了牙龈出血外,还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牙周炎的致病菌会进一步破坏牙周组织,使得牙龈的支持组织受到损害,刷牙出血情况往往比较明显,而且随着病情进展,出血可能会加重,同时还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等症状。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出血。比如活动假牙的边缘如果设计不合理,长期摩擦牙龈,就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在刷牙时出现出血现象。
外伤:刷牙时用力过猛或者使用硬毛牙刷,可能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导致出血。这种情况一般出血相对较轻微,但如果损伤较严重,也可能引起较明显的出血。
2.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导致牙龈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可能会浸润牙龈组织,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且往往出血不易止住。研究表明,约10%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会以牙龈出血作为首发症状就诊。
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出现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容易出血,即妊娠期牙龈炎。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容易滋生,也会增加牙龈发炎出血的风险,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出血。
其他全身性疾病:像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疾病,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牙龈出血。此外,一些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如服用华法林等,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因为抗凝药物会抑制血液的凝固过程。
二、刷牙牙龈出血的应对措施
1.口腔局部处理
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辅助清洁工具,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研究显示,采用正确刷牙方法并配合使用牙线等工具,可使牙龈出血的发生率降低约60%。
洗牙:对于有牙菌斑和牙结石的患者,洗牙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超声波洗牙等方式去除牙结石和菌斑,能够减轻牙龈的炎症,缓解牙龈出血症状。一般建议每年至少洗牙1-2次,但具体频率可根据个人口腔情况由医生决定。
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如果是牙龈炎,通过洗牙等基础治疗大多可以治愈。而牙周炎则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包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严重的牙周炎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例如,龈下刮治可以去除位于牙周袋内的牙菌斑和牙结石,消除牙周炎症。
调整修复体:如果是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出血,需要及时找口腔科医生调整或重新制作修复体,确保修复体边缘贴合牙龈,不再刺激牙龈组织。
避免过度刷牙损伤牙龈:更换软毛牙刷,改变刷牙用力过大的习惯,采用轻柔的刷牙方式,减少对牙龈的机械损伤。
2.全身因素相关处理
血液系统疾病:对于怀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牙龈出血的患者,需要及时到血液科就诊,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进行提升血小板等治疗,白血病则需要根据具体类型进行化疗等相应治疗。
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出现牙龈出血时,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口腔局部处理。糖尿病患者则需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改善口腔牙龈的健康状况。
其他全身性疾病:对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凝血功能。而对于服用抗凝药物导致牙龈出血的患者,需要在医生评估下权衡抗凝治疗和牙龈出血的风险,必要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或更换药物。
三、不同人群刷牙牙龈出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特点:儿童牙龈出血可能与口腔卫生习惯不佳有关,比如刷牙不认真、时间短等,导致牙菌斑和牙结石容易堆积。另外,儿童在换牙期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情况,这是由于乳牙脱落、恒牙萌出过程中牙龈受到刺激引起的。
注意事项: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儿童正确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在换牙期,要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可适当使用儿童专用的含氟牙膏,但要避免儿童吞食过多牙膏。如果儿童牙龈出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牙齿松动等,要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
2.青少年
特点:青少年牙龈出血较多见,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如饮食中糖分摄入较多、口腔清洁不规律等,容易引发牙龈炎导致出血。此外,青少年可能存在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对牙龈出血有一定影响。
注意事项:青少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果出现牙龈出血,要及时到口腔科检查,排除口腔局部疾病后,再考虑是否有全身因素影响。
3.孕期女性
特点:孕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尤其是在妊娠中期和晚期,牙龈炎症可能会加重。
注意事项:孕期女性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天早晚刷牙,使用软毛牙刷。可以适当增加刷牙的次数,但要避免用力过度。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口腔清洁和护理。如果牙龈出血严重,要及时与口腔科医生沟通,在保证孕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治疗。
4.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牙龈出血可能与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口腔局部问题有关,同时也可能合并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会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
注意事项:老年人要注重口腔保健,定期洗牙,保持口腔清洁。控制全身疾病的病情,如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将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在选择口腔护理产品时,要选择温和不刺激的牙膏和牙刷。如果出现牙龈出血,要全面考虑全身和口腔局部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