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咳嗽就漏尿怎么回事
压力性尿失禁是咳嗽时漏尿的医学称谓,其发生机制是腹压突然增加致膀胱内压超尿道阻力致尿液不自主流出,女性因解剖结构等更常见,男性可见于前列腺增生等情况;常见原因有盆底肌肉松弛(生育、衰老)、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医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及肥胖、长期慢性咳嗽等;评估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预防干预有盆底肌肉锻炼、生活方式调整、治疗基础疾病、辅助器具使用;特殊人群如孕妇要适度锻炼控体重等,老年人要注意皮肤护理等,儿童罕见且多与先天性异常有关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发生机制
咳嗽时就漏尿医学上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腹压突然增加时,膀胱内压升高超过尿道阻力,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正常情况下,尿道和膀胱颈部处于关闭状态,尿道有一定的阻力来对抗膀胱内压。当腹压突然增高,如咳嗽、打喷嚏、大笑等,膀胱内压上升,若尿道阻力不足以抗衡,就会出现漏尿现象。女性较为常见,这与女性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有关,女性尿道短、直且较宽,周围支持组织相对薄弱;而男性也可能发生,常见于有前列腺增生等情况导致尿道阻力改变的人群。不同年龄层的人发生机制类似,但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尿道括约肌等组织逐渐松弛,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可能升高。
二、常见原因
1.盆底肌肉松弛
生育因素:对于女性,多次分娩尤其是难产、产程长等情况,会损伤盆底肌肉和筋膜,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从而使尿道和膀胱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年轻女性若有多次生育史,在产后若未进行良好的盆底康复锻炼,更容易出现一咳嗽就漏尿的情况。
衰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盆底组织萎缩、松弛,尿道周围的支撑结构功能减退,使得尿道关闭压降低,在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容易发生漏尿。老年人整体身体机能衰退,盆底肌肉等组织弹性和力量减弱,也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常见原因之一。
2.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
医源性因素:某些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盆底手术等,可能会损伤尿道周围的括约肌或神经,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例如,在进行子宫切除术时,如果操作不当损伤了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就可能引起术后压力性尿失禁。
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调控,导致括约肌功能失调。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神经传导异常,无法正常调控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当腹压增加时,就容易出现漏尿现象。
3.其他因素
肥胖:过度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对盆底组织产生较大的压迫,导致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承受更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肥胖人群尤其是腹部肥胖明显的人,在咳嗽等情况下,腹压升高更明显,更易出现一咳嗽就漏尿的情况。
长期慢性咳嗽: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导致长期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会反复增加腹压,长期下去会损伤盆底肌肉和尿道周围组织,使尿道阻力下降,进而出现压力性尿失禁。长期慢性咳嗽的患者,由于持续的腹压增高刺激,盆底组织逐渐受损,增加了发生漏尿的可能性。
三、评估与检查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包括漏尿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与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动作的关系,是否伴有尿频、尿急等其他排尿症状,以及生育史、手术史、慢性疾病史等。例如,询问女性患者分娩次数、有无难产史,男性患者有无前列腺疾病史等。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可以初步判断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原因和严重程度。
2.体格检查
进行盆腔检查,观察盆底组织的情况,如盆底肌肉的张力、尿道周围组织的完整性等。检查时会注意有无盆底组织脱垂等情况,通过触诊等方法评估尿道括约肌的功能等。例如,检查女性患者是否存在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
3.尿流动力学检查
这是评估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测定膀胱内压、尿道压力等指标,明确在腹压增加时膀胱内压和尿道压力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以及其严重程度。例如,通过压力-流率测定等项目,了解尿道阻力和膀胱功能等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预防与干预措施
1.盆底肌肉锻炼
凯格尔运动: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法。患者可以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长期坚持凯格尔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尿道阻力,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对于不同年龄层的人都适用,年轻女性在产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恢复盆底功能;老年人坚持凯格尔运动也可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缓解漏尿症状。
2.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体重:对于肥胖人群,减轻体重可以降低腹部压力,减轻盆底组织的负担。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例如制定均衡的饮食计划,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逐步减轻体重。
避免长期慢性咳嗽:积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控制咳嗽症状。例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化痰药物等,减少咳嗽对盆底组织的反复刺激。
3.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如果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要按照神经内科医生的方案进行药物等治疗,控制神经系统症状,从而可能改善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的情况;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以改善尿道阻力情况。
4.辅助器具使用
卫生巾或尿垫:对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以使用卫生巾或尿垫来吸收漏出的尿液,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因尿液刺激引起皮肤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合轻度漏尿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使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
孕妇在孕期由于子宫增大,会增加腹部压力,可能会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孕妇应注意进行适当的盆底肌肉锻炼,如简单的凯格尔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过度肥胖加重腹部压力。此外,孕妇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关注盆底组织和泌尿系统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老年人
老年人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时,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由于老年人皮肤较为脆弱,尿液长时间刺激容易引起皮肤发红、破溃等。要及时更换被尿液浸湿的衣物和床单,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清洁剂清洗会阴部,但要注意避免刺激皮肤。同时,老年人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身体不适,可以在家人的协助下进行锻炼,或者在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盆底康复训练。
3.儿童
儿童出现一咳嗽就漏尿的情况较为罕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等有关。对于儿童,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如果是先天性疾病导致,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等治疗,在治疗前后都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怀和照顾,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