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疾病会引起脱发严重
脱发与多种疾病相关,内分泌疾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减退或亢进)、雄激素性脱发会导致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里斑秃、红斑狼疮可引发脱发;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会致脱发;感染性疾病中的头癣、梅毒会造成脱发;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及放化疗、某些内分泌代谢综合征(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也会引起脱发,不同疾病导致脱发的机制和表现各异,需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防治。
一、内分泌疾病相关脱发
1.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包括毛发的生长周期。甲状腺激素对毛囊的生长、分化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毛囊生长周期延长,毛发进入休止期的比例增加,从而导致脱发严重。研究表明,约50%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女性患者相对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本身内分泌系统相对复杂,受甲状腺功能影响更为明显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营养不良等状态可能会加重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脱发情况,对于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对毛发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加速机体的代谢,也会影响毛发的生长。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会使毛囊的生长周期缩短,毛发过早地进入休止期并脱落,同样会导致脱发严重。年轻女性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概率相对较高,这部分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因为长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甲状腺功能,从而加重脱发问题。
2.雄激素性脱发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脱发类型,主要与雄激素代谢异常有关。男性患者中,雄激素双氢睾酮(DHT)水平升高是关键因素,DHT会使毛囊微小化,毛发逐渐变细、变短,最终导致脱发。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雄激素性脱发,男性亲属中有雄激素性脱发患者的男性,患病风险明显增加。在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高糖高脂饮食等会影响内分泌平衡,可能会加重雄激素性脱发的进展。女性也可能出现雄激素性脱发,虽然程度相对较轻,但同样与雄激素代谢的个体差异有关,女性患者中可能存在雄激素受体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等情况,对于有雄激素性脱发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以延缓脱发的发展。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脱发
1.斑秃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毛发突然成片脱落。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紊乱有关,遗传因素在斑秃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约25%的斑秃患者有家族史。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壮年较为常见。生活中,精神压力过大是斑秃常见的诱发因素,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人群,如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工作压力极大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斑秃。例如,突然的精神创伤、长期焦虑等都可能诱发斑秃导致脱发严重。对于斑秃患者,要注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促进毛发的恢复。
2.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脱发。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不仅攻击自身的结缔组织等,还可能影响毛囊的血液供应和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脱发。女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等因素有关。在病情活动期,脱发往往较为明显,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等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症状。对于红斑狼疮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自身免疫反应,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日晒等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因为日晒可能会诱发红斑狼疮的活动,进而加重脱发等症状。
三、营养不良相关脱发
1.蛋白质缺乏
蛋白质是毛发的重要组成成分,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毛发的生长和健康。例如,一些节食减肥过度的人群,或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蛋白质吸收不良的人群,会出现脱发严重的情况。蛋白质缺乏时,毛囊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毛发的生长速度减慢,发质变差,容易断裂和脱落。在年龄方面,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较大,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仅会影响身体的生长,还会导致头发稀疏、易脱落等问题;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逐渐减退,也需要注意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以维持正常的毛发状态。
2.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B族对毛发的生长至关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7(生物素)、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缺乏维生素B族会影响毛发的黑色素合成以及毛囊的正常代谢,导致脱发。例如,长期酗酒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B族缺乏,因为酒精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和代谢,进而引起脱发严重。维生素D缺乏也可能与脱发有关,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在毛囊中存在,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在生活方式上,长期素食且没有合理补充维生素的人群,也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相关的脱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儿童长期维生素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毛发健康,老年人维生素缺乏则会加重毛发老化、脱落等问题。
3.矿物质缺乏
铁、锌等矿物质缺乏也会导致脱发。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毛囊细胞的正常代谢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缺铁会导致毛囊氧气供应不足,影响毛发的生长,引起脱发。女性由于月经失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相关的脱发。锌参与人体多种酶的合成和代谢,对毛囊的生长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锌缺乏时,毛囊的角化过程异常,导致脱发。例如,一些患有胃肠道疾病导致锌吸收不良的人群,或者饮食中长期缺乏富含锌食物的人群,会出现脱发严重的情况。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缺锌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毛发健康,老年人缺锌则可能加重毛发的老化和脱落等问题。
四、感染性疾病相关脱发
1.头癣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和毛发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癣菌会破坏毛囊结构,导致毛发脱落。头癣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可能与儿童的卫生习惯较差、与患病动物接触等因素有关。例如,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如果接触到头癣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梳子、帽子等,容易被感染。头癣患者除了脱发严重外,还可能伴有头皮瘙痒、红斑、鳞屑等症状。对于头癣的治疗,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但由于涉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进行彻底消毒,避免疾病的传播。
2.梅毒
二期梅毒患者可能会出现脱发症状,这是因为梅毒螺旋体感染累及毛囊等组织。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有不洁性行为史的人群需要警惕梅毒感染。二期梅毒的脱发通常表现为稀疏性脱发,头发呈斑片状脱落,同时患者可能伴有梅毒疹、发热、乏力等其他全身症状。对于有高危性行为的人群,如果出现脱发等异常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梅毒相关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梅毒,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五、其他疾病相关脱发
1.恶性肿瘤及放化疗相关脱发
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化疗药物会对快速分裂的细胞产生影响,毛囊细胞也是快速分裂的细胞之一,因此会导致脱发严重。这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不同类型的化疗药物引起脱发的程度和特点可能有所不同。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期间,脱发是较为常见的现象,患者需要有心理准备,同时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些减轻脱发影响的措施,如佩戴假发等。在年龄方面,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时,脱发问题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影响,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2.某些内分泌代谢综合征相关脱发
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脱发严重的现象,表现为头顶的头发逐渐稀疏。这种脱发与雄激素水平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影响毛囊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存在肥胖等问题,通过合理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可能有助于改善脱发情况,同时需要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进行综合治疗,以调节内分泌代谢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