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症状有哪些
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有不同关节症状,急性发作期关节红、肿、热、痛且功能受限,间歇发作期有无症状间歇但易再发,慢性期有关节肿胀变形和痛风石形成,长期患病会影响生活等。
急性发作期症状
关节红、肿、热、痛:通常起病急骤,多在夜间突然发作,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其他关节如踝关节、膝关节等。受累关节迅速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疼痛剧烈,如刀割样或咬噬样,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例如,一项研究显示,约50%的痛风性关节炎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且急性发作时局部红肿热痛表现典型。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生活方式上,长期高嘌呤饮食、酗酒等是诱发因素,有痛风病史的患者更易反复出现急性发作。
关节功能受限:由于关节的剧烈疼痛和肿胀,患者的关节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无法正常屈伸或负重等。比如第一跖趾关节受累时,患者可能无法行走或穿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间歇发作期症状
无症状间歇期:在急性发作期缓解后,患者可能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治愈。此期间关节一般无明显症状,但体内尿酸水平仍可能异常,若不加以控制,容易再次发作。不同患者间歇期长短不一,有的可能数月发作一次,有的可能数年发作一次。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的患者间歇期可能逐渐缩短,发作频率增加。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
关节肿胀变形:随着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关节内会逐渐沉积尿酸盐结晶,导致关节肿胀持续存在,且可出现关节畸形。例如,手指关节可能出现梭形肿胀,大关节如膝关节可能变得粗大变形,影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患病的患者,由于关节反复炎症刺激,骨质破坏和关节结构改变逐渐明显,生活自理能力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痛风石形成: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沉积形成痛风石,可在皮下触及大小不一的结节,多见于耳轮、跖趾、指间、掌指等部位。痛风石可破溃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破溃处不易愈合,容易继发感染,加重关节损伤和全身情况。年龄较大、病史较长且尿酸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痛风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