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原因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感染人体,口-口传播包括共用餐具(家庭聚餐等场景中未分餐、餐具清洁消毒不注重等易致感染,儿童等感染风险高)和接吻(亲密口-口接触易传播);粪-口传播包括水源污染(卫生差、水源保护不当地区居民饮用被污染水易感染,儿童等更易出现不适)和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手卫生等经手接触食物进口腔致感染,儿童等因自我管理弱等感染风险高,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
口-口传播
共用餐具:在家庭聚餐等场景中,若家庭成员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使用过的餐具上可能会残留幽门螺杆菌,健康人使用该餐具时,就有可能通过口-口途径感染幽门螺杆菌。例如,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没有采用公筷等分餐措施,其他成员感染风险会增加。从年龄角度看,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为共用餐具而感染,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且在家庭环境中与感染源接触机会较多,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从生活方式角度,聚餐频率高、不注重餐具清洁消毒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接吻:幽门螺杆菌可在唾液中存活,情侣之间的接吻属于密切的口-口接触,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播。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这样的亲密接触行为且一方感染,另一方就有感染风险。
粪-口传播
水源污染: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水源如果被人饮用,就可能引起感染。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保护不当的地区,水源受到粪便污染后含有幽门螺杆菌,居民饮用后容易感染。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如果饮用了被污染的水,由于其肠道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感染后更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等症状;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依赖不安全水源的人群感染风险高。
不良卫生习惯:如不注意手卫生,便后不洗手等,手上可能沾染含有幽门螺杆菌的粪便,然后通过经手接触食物等进入口腔,从而引发感染。各年龄人群都可能因为不良卫生习惯感染,儿童由于自我卫生管理能力较弱,家长如果没有很好地督促其养成良好手卫生习惯,感染风险增加;从病史角度,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胃肠道黏膜屏障可能受损,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更易发病且病情可能更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