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乳头状瘤是怎么回事
咽部乳头状瘤是咽部由HPV感染等引起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成人特定部位,临床表现多为偶然发现或有异物感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术后预后较好但需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患者有相应特点。
一、定义与病因
咽部乳头状瘤是发生在咽部的一种良性肿瘤,多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尤其是HPV-6、HPV-11型等低危型病毒感染。好发于腭弓、悬雍垂、扁桃体、软腭边缘等部位,多见于成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度饮酒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不同年龄人群中,成人相对更易罹患,儿童较少见,但也有报道儿童咽部乳头状瘤的病例。
二、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咽部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等不适,若肿瘤较大,可引起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略有差异,成人患者症状相对隐匿,儿童患者由于咽部空间相对较小,肿瘤较小时也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呼吸或吞咽异常表现。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可见咽部有表面呈乳头状的新生物,边界清楚,色淡红或灰白色。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根据其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细致检查。
2.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取新生物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向间质内呈乳头状生长,细胞分化较好,无明显异型性。
四、治疗原则
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对于较小的乳头状瘤,可在表面麻醉下用钳夹、圈套器摘除或激光、电凝等方法切除;较大的肿瘤需在支撑喉镜或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时需彻底切除肿瘤,避免复发。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考虑其身体状况和肿瘤特点,儿童患者手术需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预后情况
咽部乳头状瘤经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复发率较低。但由于存在HPV感染可能,部分患者可能再次复发,因此术后需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患者预后类似,但儿童患者术后需密切关注其咽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