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测近视度数
视力检查包括视力表检查、散瞳验光、综合验光仪检查及眼部检查辅助等。视力表检查按距离和年龄记录单眼视力,散瞳验光可麻痹睫状肌获准确度数,综合验光仪精细调整,眼部检查辅助包括眼底检查(辅助判断眼部健康)和眼轴测量(辅助判断近视发展程度)
一、视力检查
1.视力表检查:最常用的是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受检者距离视力表5米,分别检查单眼视力,记录能看清的最小一行视力。对于儿童等不配合的人群,可采用卡通视力表等趣味性方式辅助检查,不同年龄正常视力范围不同,3-5岁儿童正常视力约0.5-0.6,6岁及以上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1.0及以上,若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近视等视力问题。
二、散瞳验光
1.原理:对于12岁以下儿童,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散瞳验光可以麻痹睫状肌,去除调节因素的影响,获得更准确的近视度数。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眼膏等,阿托品眼膏散瞳需要连续使用3-5天,然后进行验光检查。散瞳期间会出现畏光、视近模糊等现象,这是正常的药物反应,一般停药后会逐渐恢复。
2.步骤:首先进行眼部清洁等准备工作,然后按照医嘱使用散瞳药物,等待药物发挥作用后进行验光操作,通过验光仪等设备精确测量眼睛的屈光度数,包括近视度数、散光度数等。
三、综合验光仪检查
1.操作过程:在散瞳验光的基础上,使用综合验光仪进一步精细调整。验光师会通过综合验光仪的各种功能旋钮,如球镜、柱镜、轴位等调节旋钮,逐步调整镜片度数,让受检者感受不同度数下的视力清晰度,从而确定最准确的近视度数。这个过程需要受检者积极配合,准确反馈视力感受,对于儿童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导其配合检查。
四、眼部检查辅助
1.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检查眼底情况,近视患者可能会出现眼底视网膜豹纹状改变等情况,但眼底检查主要是辅助判断眼部整体健康状况,对于确定近视度数并非直接依据,但能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导致的视力问题。例如高度近视患者可能会存在眼底病变风险,通过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并进行相应处理。
2.眼轴测量: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设备测量眼轴长度。正常眼轴长度约24mm,近视患者眼轴会延长,眼轴每延长1mm,近视度数大约增加300度左右,通过测量眼轴长度可以辅助判断近视的发展程度等情况,但眼轴测量主要是作为近视相关检查的补充,用于综合评估近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