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急性胰腺炎需从临床症状与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方面进行诊断。临床症状有突发上腹痛等,需问生活习惯和基础病史;实验室检查中血清淀粉酶发病2-12小时升、24小时达峰等,超3倍有诊断意义,血清脂肪酶24-72小时升、持续久,不同年龄正常范围有别;影像学检查里腹部超声可初筛但受干扰,CT能清晰显示助判严重程度,不同年龄CT需考虑辐射等问题。
一、临床症状与病史采集
1.典型症状: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有突发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向腰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疼痛表现与非特殊时期有所不同,但核心的腹痛等主要症状特征不变。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大量饮酒者、暴饮暴食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更高,在采集病史时需重点询问相关生活习惯。有胆道疾病病史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概率相对更高,要详细了解既往病史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但要注意,血清淀粉酶的水平升高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胆囊炎等,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患者血清淀粉酶的正常范围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正常范围相对成人可能有一定特点,在解读结果时要考虑年龄因素。
2.血清脂肪酶:血清脂肪酶于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于就诊较晚的患者诊断价值较大。同样,不同年龄人群血清脂肪酶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在分析结果时需予以关注。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急性胰腺炎的初筛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但腹部超声受肠道气体干扰较大,对于肥胖患者等可能影响观察效果。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表现可能因腹部解剖结构等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的腹部超声表现与成人有一定区别,需要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进行判断。
2.CT检查: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清晰显示胰腺形态、胰周及腹膜后间隙情况,有助于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根据CT表现可进行分级,如亚特兰大分类等。不同年龄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尽量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辐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