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药物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硝酸酯类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缓解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减少心肌耗氧量;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钙离子扩张冠状动脉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通过抑制该系统发挥治疗作用,不同药物有各自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如硝酸酯类注意耐药性,β受体阻滞剂对特定患者需谨慎等。
一、硝酸酯类药物
1.作用机制: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扩张静脉,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例如,硝酸甘油是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其能迅速改善心肌缺血状况。
2.适用情况: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时缓解及预防发作,适用于大多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均可考虑使用,但需注意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耐药性等问题。
二、β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如美托洛尔,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2.适用情况:适用于有劳力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等情况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应用,但对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需谨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使用时也需格外注意,因其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三、钙通道阻滞剂
1.作用机制: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从而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例如氨氯地平,临床研究显示其对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适用情况:可用于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尤其适用于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考虑,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
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1.作用机制: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肌重构等,从而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起到治疗作用。如依那普利属于ACEI,大量研究表明其能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
2.适用情况:适用于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情况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应用,但ACEI可能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ARB可作为不能耐受ACEI干咳不良反应患者的替代药物,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