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和全身症状,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包括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食欲减退、大便稀溏;全身症状有畏寒怕冷(尤其四肢明显)、神疲乏力,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易出现相应症状。
胃脘部不适:患者常感觉胃脘部隐隐作痛,疼痛性质为喜温喜按,也就是用手温暖或按压胃脘部时疼痛可得到缓解。从中医角度来看,脾胃虚寒导致脾胃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胃脘部隐痛表现。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儿童若长期饮食不节,比如过多食用生冷食物,也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引发此症状;从生活方式讲,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脾胃功能易受影响,更易出现脾胃虚寒及相应胃脘部不适;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胃炎患者,若病情迁延不愈,也较易发展为脾胃虚寒,出现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的情况。
食欲减退:脾胃虚寒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脾胃不能正常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从而导致患者食欲下降,不想进食。儿童脾胃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若脾胃虚寒,食欲减退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可能会出现吃饭量明显减少的情况;对于女性,若在经期不注意保暖,过多食用寒凉食物,也易损伤脾胃阳气,出现食欲减退;有长期节食减肥史的人群,脾胃功能受损,也易出现食欲减退的脾胃虚寒症状。
大便异常:大便稀溏是脾胃虚寒常见的大便异常表现。这是因为脾胃虚寒,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水湿下注肠道,导致大便不成形,质地稀薄。老年人由于脾胃功能本身逐渐衰退,若出现脾胃虚寒,大便稀溏情况可能更为常见;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人群,外湿易伤脾阳,进而出现大便稀溏的脾胃虚寒表现;有慢性肠炎病史的人群,脾胃功能受损,也易出现大便稀溏的脾胃虚寒症状。
全身症状
畏寒怕冷:脾胃虚寒,阳气不足,不能很好地温煦全身,所以患者会有畏寒怕冷的表现,尤其以四肢怕冷较为明显。儿童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脾胃虚寒时畏寒怕冷可能更易被察觉;女性在孕期或产后,若脾胃虚寒,畏寒怕冷症状可能会加重,因为孕期和产后身体较为虚弱,脾胃功能易受影响;长期从事户外寒冷环境工作的人群,更易出现畏寒怕冷的脾胃虚寒表现。
神疲乏力:由于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寒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不能充分滋养机体,所以患者会感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老年人气血本就相对不足,若脾胃虚寒,神疲乏力症状可能更为突出;长期过度劳累的人群,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不足,易出现神疲乏力的脾胃虚寒表现;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易出现脾胃虚寒及神疲乏力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