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情况处理。一般治疗需清洁外耳道(轻柔操作,关注糖尿病患者血糖)并保持干燥(儿童注意防护);药物治疗分局部抗真菌药(注意不同人群用药)和全身抗真菌药(病情严重时用,关注不良反应等);特殊情况如合并细菌感染要合理选抗生素(儿童谨慎),复发性者要查诱因、调整方案并宣教。
一、一般治疗
1.清洁外耳道: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等清洁外耳道,清除外耳道内的痂皮、分泌物等,但操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尤其对于儿童,更要注意力度,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特别关注血糖控制情况,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外耳道炎的恢复。
2.保持外耳道干燥:可使用吹风机低温档适当吹干外耳道,或者让患者保持外耳道避免进水等。对于儿童,由于其外耳道发育尚未完全,更要注意避免外耳道进水,洗澡、游泳时可使用耳塞等防护措施。
二、药物治疗
1.抗真菌药物
局部抗真菌药:常用的有克霉唑溶液、咪康唑乳膏等。克霉唑溶液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咪康唑乳膏则对多种真菌有抗菌活性。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使用局部抗真菌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比如对于婴幼儿,要选择刺激性小且适合其肤质的药物剂型。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使用局部抗真菌药的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药物疗效及疾病恢复。
全身抗真菌药:对于病情严重、外耳道炎范围广或者局部用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全身用药时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对于儿童一般优先选择局部用药,除非病情非常严重。同时,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使用全身抗真菌药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三、特殊情况处理
1.合并细菌感染:如果真菌性外耳道炎合并细菌感染,在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可能需要加用抗生素。但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合理选用,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等问题。对于儿童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更要谨慎选择抗生素,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品种。
2.复发性真菌性外耳道炎:对于复发性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查找可能的诱因,如是否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对于长期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要评估继续使用的必要性及风险,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的重要性以及避免诱因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