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引发因素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原发性心肌损害有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致心肌细胞坏死、重构)、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致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使左心室后负荷增加,主动脉瓣狭窄致左心室射血受阻)和容量负荷过重(瓣膜关闭不全致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先天性心血管病致心脏容量负荷增加)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重构,进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例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心脏的泵血功能逐渐下降,容易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2.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炎症、变性等改变;扩张型心肌病病因虽部分不明确,但遗传、感染等因素可导致心肌进行性损害,使心脏扩大、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心室舒张功能受限,长期可导致心脏功能失代偿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同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相对更易受影响,生活方式方面若运动不当等可能加重心肌负担。
二、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左心室为了克服增高的阻力,逐渐发生心肌肥厚、心室重构。随着病情进展,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最终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在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发病风险有所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高血压病情进而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受阻,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后期可发展为离心性肥厚,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受损,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各年龄段均可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导致主动脉瓣狭窄。
2.容量负荷过重
瓣膜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在收缩期不仅要射血入主动脉,还要反流一部分血液至左心房,使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增加,长期可导致左心室扩大和功能减退;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右心室收缩期血液反流至右心房,右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增加,引起右心室扩大和功能障碍,最终可发展为全心衰竭,不同年龄因瓣膜病变类型不同而有不同发病情况,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基础疾病管理很重要。
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等,由于存在异常的血液分流,使心脏容量负荷增加,例如房间隔缺损时,左心房血液分流至右心房,右心室容量负荷增加,长期可导致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进而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血管病发病机制和对心脏负荷影响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