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是怎么引起的
胃酸反流引发食道炎的相关因素包括: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如肥胖、老年人易出现该功能障碍;胃酸分泌过多,如十二指肠溃疡、长期精神紧张可致;食管清除作用降低,如食管蠕动异常、唾液分泌减少;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破坏,如长期饮酒吸烟、某些食物刺激;还有妊娠因素及硬皮病等疾病影响。
一、胃酸反流相关因素
1.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下食管括约肌是食管和胃之间的一组肌肉,正常情况下它能防止胃酸从胃逆流进入食管。当该括约肌压力降低时,就容易出现胃酸反流,比如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可能增加腹内压,进而影响下食管括约肌功能;老年人的下食管括约肌结构和功能会发生退变,也较易出现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反流引发食道炎。
2.胃酸分泌过多:某些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会使胃酸分泌量异常增多,过多的胃酸会更容易反流至食管,侵蚀食管黏膜引发炎症。另外,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胃酸分泌,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而增加食道炎发生风险。
二、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1.食管蠕动异常:食管的正常蠕动可以将反流至食管的胃酸等物质及时清除。当食管蠕动功能出现异常时,如患有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影响食管神经传导,就会使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使得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持续刺激食管黏膜引发食道炎。例如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存在食管蠕动障碍,增加了食道炎的发病几率。
2.唾液分泌减少:唾液具有中和胃酸、清洗食管黏膜等作用。老年人唾液腺功能减退,唾液分泌量减少,对食管的保护作用减弱;一些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比如某些抗抑郁药等,从而使食管清除胃酸等反流物的能力降低,容易引发食道炎。
三、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破坏
1.长期饮酒吸烟:酒精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损伤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同时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物质也会影响食管黏膜的血液循环和自身修复能力,使得食管黏膜更容易受到胃酸等反流物的侵害而引发食道炎。长期饮酒吸烟的人群患食道炎的概率明显高于不饮酒不吸烟的人群。
2.某些食物刺激:过烫、过辣的食物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破坏其屏障功能。例如长期食用麻辣烫、火锅等过烫过辣食物的人,食管黏膜经常受到刺激,容易引发食道炎。另外,长期进食过快,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进入食管,也可能磨损食管黏膜,降低其屏障功能,增加食道炎发生风险。
四、其他因素
1.妊娠因素: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子宫增大压迫胃部,会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胃酸反流的几率增加,从而容易引发妊娠期食道炎。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这种情况更为明显,随着妊娠结束,多数情况会有所缓解,但妊娠期间仍需注意相关的防护措施。
2.某些疾病影响:如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会累及食管,导致食管蠕动减弱、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进而引发食道炎。这类患者除了食道炎相关症状外,还会有原发病的相应表现,需要综合进行诊断和治疗。



